川芎白芷浴
溫肺通鼻
正值轉季,除了容易患上風寒感冒外,肺氣虛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氣的入侵,特別容易引發鼻敏感,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暈頭痛等,要紓緩鼻敏感不適,在袪風散寒之余,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藥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蒼耳子和藁本等。
白芷和藁本都能袪風散寒,而辛荑花和蒼耳子則有宣通鼻竅的功效,能舒緩風寒感冒的不適,特別能針對鼻塞和頭痛。
材料
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藁本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
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丁香胡椒浴
利水消腫
除了怕冷外,不少人一年到晚都會受水腫困擾,特別是腳部浮腫。其實水腫的問題與肺、脾和腎都有關系,全身的水腫多與腎功能轉差有關,而脾虛與肺虛則會令水氣和濕氣容易積于腳部。胡椒具有行氣的作用,而澤蘭、益母草和赤小豆均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溫腎助陽的丁香,以之浸腳,能增強整體機能,對去除水濕亦甚有幫助。
材料
丁香5錢、胡椒5錢、澤蘭1兩、益母草1兩、赤小豆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
溫腎袪寒,利水消腫。
足浴3大注意事項
1.水的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特別是老人家,應先以手試試水溫。
2.飯前飯后或過饑過飽均不宜。
3.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適合足浴,應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
總結:看完上面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對于治療關節炎更加有信心了呢?關節炎患者經常泡腳不僅能治療關節炎,還能有效緩解手腳冰涼的問題。是不是一舉兩得呢?趕快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