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的的預防
凡是腹內臟器通過腹壁缺損、或薄弱區向體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腫塊者稱為腹外疝。如臟器進入原有腹腔內間隙囊內,則稱腹內疝,例如小網膜孔疝、膈疝等。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并以其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溝疝發生率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較常見的腹外疝還有切口疝、 臍疝和白線疝。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見疝。其發生與該處腹壁強度降低和腹內壓增加兩大因素有關。
據國外資料統計,腹股溝疝的發病率約為1‰-5‰,切口疝的發生率約為2%-11%;國內調查顯示,腹股溝疝的發病率大約在3.6‰,60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則高達11.8‰;在腹股溝疝的全部手術中,復發疝的手術比例約占10%-16%。
據新統計資料顯示,傳統手術的復發率大約為11.3%;而包括平片法疝修補術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復發率大約在1%-5%。
目前西方國家80%以上的腹股溝疝的治療是采用無張力修補術,其復發率約在1%。巨大腹股溝疝和復發疝都是疝外科的難點,他們的共性為手術中缺損嚴重,周圍組織薄弱,手術難度大,復發率高,治療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尚有很多病人因畏懼手術或因為體質因素、某些疾病因素而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我們通常說的疝氣指的是腹股溝疝氣又名小腸疝氣,是指腹內臟器由正常位置經腹壁上孔道或薄弱點突出而形成的包塊。一般因咳嗽、便秘、生氣、重體力勞動、排尿困難等因素引起腹腔壓力突然增高沖開疝管所致。嬰幼兒常因哭鬧引起。
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痛、便秘、營養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癥狀。又由于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則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而中青年患者則易導致性功能障礙。還由于疝囊內的腸管或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腸梗阻、乃至腸管壞死等。
避免舉持重物;盡量少抽或不抽煙,吸煙者的咳嗽可能對發展或惡化疝氣有加速作用,放棄抽煙可改善血液,加速疝氣病恢復;少吃易引起便秘及腹內脹氣的食物(尤其煮食的雞蛋、紅薯、花生、豆類、啤酒、碳酸氣泡飲料等),多吃高纖維飲食,包括五谷、谷物、麩皮、和未加工的水果和蔬菜;每天至少喝八杯水可幫助解除便秘;避免、減少打噴嚏;深呼吸可幫助緩和慢性咳嗽。
總結:通過上述的文章對嬰幼兒疝氣的癥狀和治療和疝氣的的預防等有關內容具體介紹,對于嬰幼兒疝氣,相信大家已經知根知底了吧。因為嬰幼兒疝氣是一種先天性疾病,預防和治療的工作一定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