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菜補陽氣,辛辣耗陰津
春天人們愛去踏青,冬天就愛“貓冬”,這其中蘊含著中醫養生的道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教授曹建春說,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即人在飲食起居上順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才能身體健康。
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自然界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時人們應早睡早起,增加戶外活動,可登高、踏青、放風箏。
陽氣是保衛人體免受外邪侵襲的“守護者”。春夏時節,應順應季節的特點來保護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和旺盛。春天適合吃豆芽、香椿芽等芽菜,其中蘊含的陽氣對人體很有益處,另外可以吃香菜、生姜、蔥、蒜等辛溫的食物。同時應少吃寒性食物,如綠豆、黃瓜、冷飲等,蔬菜也好加熱吃。
秋冬季節,萬物斂藏,是休養生息的時節。這時人體需要養精蓄銳,注意養陰。室外活動應減少,心態上要趨于平靜,起居上宜早睡晚起。生活上盡量避免傷陰的因素,如外出要防風沙,少吃辛辣食物,少飲酒,居室要加濕等。
飲食上,秋冬適合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桑葚、枸杞、海帶、百合、藕、梨、蘿卜、生蠔、牡蠣等,可適當增加肉、蛋、奶,以補充能量,彌補和改善體質,抵抗病邪。
老人,呵護腎氣要當先
在《北京市民中醫藥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中,有這樣一句話:“老年人腎氣漸衰,體力漸減,當處處加以呵護。”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江海濤解釋說,腎為先天之本,隨著年齡的增加,腎精虧虛,逐漸出現夜尿多、尿頻、尿不凈、腰膝酸軟、健忘、耳鳴(高音頻)、耳聾、手腳發涼、白發等,都是腎虛的表現。
保護腎氣,首先要生活規律,早睡早起,不要過于勞累,更不能熬夜。夏天注意防暑,冬天防寒保暖。另外,心情愉悅也很重要。
補腎的藥物有地黃、首烏、枸杞子、菟絲子、巴戟天、仙靈脾、肉蓯蓉等,老年人可適當選用。但腎虛嚴重者僅用植物類藥材可能補得不夠,需要配合使用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動物類藥材。
兩個穴位能救命
有人暈過去了,立刻會有人給他掐人中。其實,除了人中,還有一個急救穴——內關。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針灸科博士蔣可介紹說,內關在手腕橫紋正中上方2寸。遇到昏過去的人,按壓此穴能升高血壓、調節心律,從而恢復神智。緊急情況下,同時按壓人中、內關兩穴,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