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夏天是不是會經常出現心悸的情況呢,比如走路的時候突然胸口發慌,頭暈目眩,想必大家都經歷過。那么今天我們又請來了張京春醫生為我們講講心悸時候怎么辦,怎么治療心悸,感興趣的快來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心悸,心悸表現為心率不齊,大腦缺氧,頭暈目眩等癥狀。冠心病、高血壓、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尤其容易患病。
宜 忌 原 則 :
根據中醫傳統理論,心悸可分為心血不足,心氣虛弱,陰虛火旺,痰火上擾,氣滯血瘀五種類型,故其飲食宜忌的原則也應有所選擇。
心血不足型
常表現為心悸不寧,面色少華或萎黃,夜寐不安,或多夢,膽小善驚。此類患者宜食具有養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心氣虛弱型
常表現為渾身乏力,心急氣短、胃口變差、臉色發白等癥狀。此時需要食用些養氣補陽的食物,如牛排。
陰虛火旺型
經常心悸而煩,咽痛口干,手足心熱,夜寐不安而煩燥,或有盜汗,舌紅少苔。宜食生津養陰安神食品,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痰火上擾型
常感心悸心慌,胸悶不安、煩燥不眠、頭暈口苦,或痰多惡心、舌苔黃膩。宜食清熱化痰之物,忌食煎炸熏烤,滋膩肥甘食品。
心悸吃什么
桂圓
可用桂圓肉泡茶喝,或煮桂圓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紅棗
可用紅棗煎水服,或用紅棗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紅棗中含有多量的、為造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 鐵和磷,是一種天然的補血劑。對各種貧血、體弱、產后虛弱、手術之后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為適宜。
酸棗仁
酸棗仁在各大菜市場也能買到,一次只需6~12克即可。可以配合龍眼肉一起食用,可以有效緩解患者心血不足、心律不齊、體弱乏力等癥狀。
荸薺
每日可用荸薺60 ~ 120克,配海蜇50 ~ 100克,煮湯分2次飲用。此法為清代名醫王士雄的“雪羹湯”,有清熱化痰之功,適宜痰火上擾型心悸之人服食。
柏子仁
可用柏子仁10 ~ 15克,稍搗爛,同粳米湯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少少許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宜作早晚餐服食。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因柏子仁本身有養心安神之效。
百合
選用新百合50 ~ 60克,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適量冰糖食用。此法適宜心氣不足型或陰虛火旺型心悸,包括體質虛弱,婦女更年期,以及神經管能癥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蓮子
先將干蓮子磨粉,每晚取蓮子粉50克,桂圓肉30克,同粳米50 ~ 100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適量,臨睡前服食1小碗。或用干蓮肉50克,桂圓肉30克,冰糖少許,一同煎服。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蓮子心
每日用干蓮子心1.5克,開水沖泡代茶飲。適宜陰虛火旺型和痰炎上擾型心悸者服食。
麥門冬
選用干麥冬20克,前水代茶飲。或再配合沙參30克,一并煎湯飲用。此法適宜陰虛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飲。
西洋參
單以西洋參片3 ~ 5克,泡茶常飲。適宜心氣不足或陰虛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豬心
用豬心一枚,切后同姜蔥細鹽適量煮食。因豬心補心,可治心悸怔忡,適宜心血不足,心氣虛弱而心悸者服食。也可用不落水豬心1只,剖開,連豬心血,加入朱砂6克,重湯燉約3 ~ 4次服食,連吃2 ~ 3只豬心。此法適宜痰炎入心,驚悸發狂者食用。
薤白
即小蒜,一名野蒜。每次用干薤白10克,配合瓜萎仁10克,煎湯喝,每日2 ~ 3次。此法適宜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冠心病心絞痛之人心悸心痛者食用。
山楂
可用野生山楂10 ~ 15克,每天煎水代茶飲。此法適宜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高血壓病、高血脂癥、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以及陣發性心動過速者心悸時服食。
人參
可用人參3克,切片,每天泡茶飲。適宜心氣虛弱,產后病膈體虛之人心功能不全而心悸時食用。
黃精
單用黃精10 ~ 15克,或同枸杞子10 本期嘉賓介紹
張京春
女,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導師,全國第三批老中醫陳可冀院士師承人員及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后,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兼職副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于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教學工作20余年,曾先后到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同仁醫院進修心內科及介入治療。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高血壓、冠心病、早搏、房顫、心力衰竭及其他內科疑難雜癥,同時運用清代宮廷方藥調理亞健康、更年期心血管癥狀等。
第一負責人主持在研或完成清宮醫案方藥、高血壓、冠心病、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究等國家“十五”、“十一五”科技計劃及省部級課題六項,北京市岳美中、陳可冀兩個名醫室站的負責人。先后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其中SCI 收錄2 篇,主編名醫經驗及清宮醫案專著兩部。作為第一負責人獲得2008 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健行”中醫藥傳承創新二等獎,作為主要負責人獲得2011年度中國中醫科學院科學技術二等獎。《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編委。曾獲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擅長疾病: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高血壓、冠心病、早搏、房顫、心力衰竭及其他內科疑難雜癥,同時運用清代宮廷方藥調理亞健康、更年期心血管癥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