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廣場舞越來越受歡迎,但你知道嗎?錯誤的跳會可是會導致肩周炎或其它肩部疾病,今天健康生活就變聽專家給大家講解肩周炎的癥狀,平日里要如何預防肩周炎?肩周炎正確的鍛煉方法是怎樣的?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肩周炎的癥狀
1、肩部疼痛是肩周炎為突出的一大癥狀,剛開始時其癥狀很輕,疼痛感也很小,但會因為天氣變化或做重活而加重,從而發展為持續性的疼痛,尤其是肩部做內旋、后伸、上舉、外展的運動時更為明顯,甚至讓你痛苦不堪。
2、在休息時疼痛癥狀也會加重,尤其是夜間睡眠時,嚴重者可夜不能寐,不能向患側壓肩側臥,
3、如果你的肩關節活動已經受到限制了,那么你的肩部疼痛肯定發生了三到四周,疼痛的起因為肌肉痙攣、到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粘連與攣縮從而導致肩關節僵硬,不能活動。
4、肩周炎之前一般均有數周至數月的肩部疼痛和關節功能逐漸降低的病史,約有1/5的病人曾有肩部或上肢的輕微外傷.隱匿起病,逐漸發展特點是肩周炎早期臨床特點之一.
一般肩周炎的發生與發展可大致分為三期、為急性期、慢性期、恢復期,但每個重要時期沒有明顯的界限,時間與病程長短也各不一樣,這也是因人而異的,之間差別非常大。
①急性期: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發性疼痛,其疼痛常為持續性,表現不一。有的急性發作,但多數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覺肩部不舒適及束縛的感覺。疼痛多局限于肩關節的前外側,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點,常涉及肩肉胛區、上臂或前臂。活動時,如穿上衣時聳肩或肩內旋時疼痛加重,不能梳頭洗臉,患側手不能摸背。以后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間為重,病人不敢患側臥位。
由于肌肉痙攣和疼痛,逐漸出現肩關節活動范圍減少,特別是外展和外旋受限為顯著。肩部外觀正常。局部壓痛點多位于結節間溝、喙突。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著處、岡上肌附著處、肩胛內上角等處。
②慢性期:肩痛逐漸減輕或消失,但肩關節攣縮僵硬逐漸加重呈;凍結狀態;肩關節的各方向活動均比正常者減少50%-20%嚴重時肩肱關節活動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關節的活動。梳頭、穿衣、舉臂、向后結帶均感困難。病程長者可出現輕度肌肉萎縮,多見于三角肌、肩胛帶肌。壓痛輕微或無壓痛,此時持續時間較久,通常為2-3個月。
③恢復期:主要特征是可做輕緩的關節活動,外旋活動會先恢復,然后向外發展到內旋,肩部的疼痛感幾乎消失,但也有個別人會存在的痛感,與慢性期的時間關系很大,凍結期越長,其恢復期也會變慢,病期會變短,恢復很快,一般只需要1-2個月即可。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目前,對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包括主動與被動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當肩痛明顯減輕而關節仍然僵硬時,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復關節活動范圍。
自我按摩的步驟及方法為:
1.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時間1~2分鐘,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2.用健側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后部的各個部位,時間1~2分鐘,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
3.用健側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聯合動作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時間1~2分鐘。
4.還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況下,用上述方法進行按摩,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
5.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鐘,對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進行治療。
自我按摩可每日進行1次,堅持1~2個月,會有較好的效果。
下面介紹肩周炎保健操,有助于您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鍛煉。更好地幫助治療肩周炎。只要堅持進行鍛煉,就能為治療肩周炎起到更好地輔助效果。
1、趴墻
正面趴在一堵空墻上,肩周炎患者雙臂緊貼墻上,手指帶動手臂逐漸向上做爬墻的動作。保持身體的穩定和不動,盡量讓雙臂向上爬得高一些、更高一些,直到疼痛不能向上。這也可作為肩周炎的日常鍛煉里的一種。
2、搓背
肩周炎患臂從背后下側摸背,往往兩手臂都很難互相摸到,這時可以用一條毛巾連接兩臂,如同搓背一樣。這是常見的肩周炎的日常鍛煉。
3、劃圈
雙腳直立,雙手下垂,找一個中心點,進行畫圈運動,正畫40次,反畫40次,兩臂各畫一遍,每天1次。
4、棒推
找一根50厘米左右的棒子,雙手將棒子平舉,用好的一側手向外推動患側手,每天向外推動幾厘米就行,反復堅持,直到患側可做外展運動。
5、甩手
患者背部靠墻站立,或仰臥在床上,上臂貼身、屈肘,以肘點作為支點,進行外旋活動。
6、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并向后伸的姿勢下,健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并向上牽拉。
7、展臂
肩周炎患者上肢自然下垂,雙臂伸直,手心向下緩緩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大限度后停10分鐘,然后回原處,反復進行。
8、旋肩
肩周炎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劃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復數遍。
本期嘉賓介紹
雷慶凱
主任醫師,畢業于山東中醫苭大學畢業,本科學歷,中醫科主治醫師,中國骨傷研究會骨傷人才分會理事,中華中醫苭學會針刀醫學分會委員,有十余年的臨床工作經驗。
曾師從中國脊柱病專家、北京望京醫院周衛主任、山東省立醫院疼痛專家宋文閣、北京玉泉醫院嚴相默教授、北京天壇醫院劉延青教授、漢章針刀醫院針刀專家龐繼光、任月林主任等多位中醫骨傷疼痛科專家,在各位前輩的精心指導下,博采眾家之長,將多種方法有效的融合并運用到臨床。
善于運用針刀、阻滯、中醫中苭、推拿針灸、牽引拔罐、溴氧、激光等多種療法治療頸椎病、腰椎盤突出、中老年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急慢性的頸肩腰腿痛。獨創神經觸及術、點穴、中苭“三單元”療法治療中風后遺癥能明顯縮短療程,減少治療痛苦,療效顯著優于常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