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陽虛
四肢發冷而兼有腹脹、食欲不振、大便稀爛且次數增多、口淡不渴、畏寒。或見肢體困重,甚則周身浮腫,或帶下量多稀白。
糖尿病四肢血管神經病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多出現此證。
方藥:理中丸加味,黨參15克,干姜、炒白術、煨木香、桂枝各10克,砂仁、白蔻仁、炙甘草各3克。
也可用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或香砂六君丸,每次5克,每日3次。
心陽虛
四肢冰涼,怕冷、心慌氣短,心胸憋悶作痛,面色晦暗、虛浮,或下肢水腫。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等疾病多出現此證。
方藥:回陽救急湯加減,黨參15克,淡附片(先煎)、干姜、炒白術、茯苓、制半夏各10克,五味子6克,肉桂、炙甘草各3克。
血虛感寒
四肢冰涼,怕冷,有明顯的腰、腿、足疼痛。凍瘡、雷諾氏病或雷諾氏現象、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疾病等多出現此證。
方藥:當歸四逆湯加減,黃芪30克,當歸、桂枝、芍藥、大棗各10克,細辛、炙甘草、通草各3克。
女人腎虛會導致月經不調
腎虛引發的月經不調
中醫學認為月經由腎及沖任二脈所調控,腎是現代醫學中神經、內分泌、免疫、生殖、泌尿、造血等系統功能的總和。
對機體各種生理活動具有廣泛的調節功能,包括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此軸為調節月經的功能軸。
沖任二脈,簡稱沖任,其功能根源于腎,受腎所調控。沖任與現代醫學中下丘腦-垂體-性腺 (男性為睪丸、女性為卵巢) 軸關系密切。
因此對女性來說腎與沖任共同調節月經及生殖功能。當某些因素導致臀虛時,亦可影響沖任的功能而導致月經不調。
沖任失調的表現:主要表現為月經的變化,可有:
(1)月經過多,(2)月經過頻,(3)月經過少,(4)月經稀發,(5) 經間期出血,(6) 經期延長,(7)月經不規則,(8) 經色經質改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