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那可謂是談糖色變,因為到如今糖尿病還沒有可治愈的方法,只能用藥物來控制,很多人都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但你知道導致患有糖尿病的原因都有哪些嗎?日常生活中糖尿病的防治方法有什么?早期癥狀你又了解多少?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現在如今糖尿病是社會中常見的一種疾病,根據調查發現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非常高,患者一旦患有這種疾病就是想如何快速把它治好,但對它的病情根本不了解,導致糖尿病的原因都有什么?一起來看文章吧!
1、遺傳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遺傳易感性。但這種遺傳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體力活動減少、飲食結構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
肥胖也是導致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容易引發2型糖尿病,特別是腹部肥胖的人。主要機理原因是肥胖者本身存在著非常明顯的高胰島素血癥,而高胰島素血癥會使胰島素與其它受體的親和力下降,從而導致胰島素作用受阻,從而引發胰島素抵抗。
這就需要胰島β- 細胞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從而又引發高胰島素血癥。如此呈糖代謝紊亂與β- 細胞功能不足的惡性循環,終導致β-細胞功能嚴重缺陷,引發2型糖尿病。
3、活動不足
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降低體重,改善新陳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使高胰島素血癥得到緩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并發癥,所以體力活動的減少已成為二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4、飲食結構
高脂肪飲食可抑制代謝率使體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發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發病率明顯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與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質熱量較高有關。所以,飲食要多樣化,以保持營養平衡,避免營養過剩。
5、精神神經因素
在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精神神經因素所起的重 要作用是近年來中外學者所公認的。因為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的壓力會引起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與胰島素對抗的激素。這些激素長期大量的釋放,勢必造成內分泌代謝調節紊亂,引起高血糖,導致糖尿病。
6、病毒感染
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發病的。其機制在于病毒進入機體后,直接侵及胰島 β-細胞, 大量破壞β-細胞,并且抑制β-細胞的生長,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缺乏,終引發I型糖尿病。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糖尿病的癥狀一般分為兩大類,一:與代謝紊亂有關的表現,尤其是與高血糖有關的“三多一少”,多見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不十分明顯,二:是與各種急性或慢性并發癥的表現。
但你知道嗎,糖尿病早期會有六個比較典型的癥狀:
一、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急劇下降。當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站起來時眼前發黑,眼皮下垂,視界變窄,看東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從遠視變為近視或以前沒有的老花眼現象等,要立即進行眼科檢查,上述癥狀就是糖尿病會引起的視力障礙、視網膜出血、白內障、視力調節障礙等疾病的明顯表現。
二、饑餓和多食
因體內的糖份作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維持身體的基本需求,會常常感到異常的饑餓,食量大增,但依舊饑餓如故;平時不吃甜食的人也開始不加選擇地吃很多甜食,這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了,這些異常癥狀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三、手腳麻痹、發抖
糖尿病人會有頑固性手腳麻痹、手腳發抖、手指活動不靈及陣痛感、劇烈的神經炎性腳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間小腿抽筋、眼運動神經麻痹,重視和兩眼不一樣清楚,還有自律神經障礙等癥狀,一經發現就要去醫院檢查,不得拖延。
四、疲勞、血壓高、尿液發白
糖尿病會感到容易疲勞,全身倦怠無力。沒有從事勞動或體育運動,身體常常無原由地感到疲憊不堪,感到雙腿乏力,膝蓋酸軟,尤其是上下樓梯的時候;感冒后經常長癤瘡或血壓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氣味,此時就該及早去醫院檢查了。糖尿病在初期很難感覺到癥狀,當有感覺時,病情已十分嚴重了。因此,定期作健康檢查是重要的預防措施,發現的越早,血糖值越容易控制,能防止病情惡化,并發癥也少。
五、口渴、多尿
口渴和多尿的癥狀。病人的飲水量大量增多,排尿的次數和份量也隨之增多,是發現糖尿病便捷的途徑。尤其是睡夢中因極度口渴而醒來喝水的癥狀,可能說明病情已經惡化,正常人每日的排尿量是1--1。5公升,但糖尿病人因小便頻數,每日的排尿量往往達到2--4公升,有的病人甚至高達10公升,尿液中葡萄糖增多,發出甜酸氣味和很多泡沫并吸引昆蟲飛來,就要馬上去醫院治療,因為口干是糖尿病先出現的早期癥狀。
六:體重下降
中年人的身體日漸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發現體重下降很快,就應考慮是否的了糖尿病。因肥胖會增大胰島素的需求量,導至病情急劇惡化。
糖尿病的防治
每天放松一刻鐘
緊張的工作、生活會讓人處于應激狀態。“在應激狀態下,人的身體進入戰斗模式,血糖水平升高,隨時準備行動。”杜克大學醫學心理學主任理查德·瑟維特說,這會促使體內細胞出現胰島素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無處可去,便會出現長時間的高血糖。因此,你一定要學會放松自己,比如起床后做一會兒瑜伽或冥想、散步、聽聽輕音樂,還要記得做任何事前深呼吸3次。
每周少開一天車
有車族要在生活中搶出時間來運動。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鍛煉超過4小時,或每天達到35分鐘左右的人,即使體重沒有減輕,患糖尿病的風險也能降低80%。
保證好睡眠
經常睡眠不足6小時者,糖尿病的患病風險翻番。耶魯大學副教授克萊爾·亞基說:“如果你睡眠太少,神經系統會處于緊張狀態,影響調節血糖的激素。”因此,除了盡量不熬夜,還應注意睡前別喝咖啡或茶,避免長時間看電視等。
趕緊減肥
明顯超重的人減肥5%后,即使不鍛煉,患糖尿病的幾率也會減少70%。也就是說,如果你體重80公斤,至少需要減4公斤。
飯前喝勺醋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或有胰島素抵抗的人飯前喝約2湯匙醋再吃飯,血糖水平明顯下降。研究負責人卡羅爾·約翰斯頓博士說:“醋酸能滅活某些淀粉消化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事實上,醋的這種作用類似于口服降糖藥阿卡波糖。
少吃快餐和紅肉
明尼蘇達大學對3000名18—30歲的志愿者進行了長達15年的隨訪。結果發現,每周吃快餐超過2次的人和平均每周吃快餐不到一次的人相比,體重增加了4.5公斤。哈佛大學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通過對3700名女性調查研究發現,每周吃至少5次紅肉者比少于一次者,患2型糖尿病風險高29%。愛吃熏肉、熱狗等加工肉類的人風險更高。
香料有藥效
德國一項研究發現,肉桂中的化學物能激活胰島素受體的酶,還有助于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身邊有人陪
獨居女性得糖尿病風險增加2.5倍。這可能和她們更容易出現吸煙、酗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