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講:人老先老腿,你知道這為什么嗎?先老腿的癥狀表現都有哪些?我們又應該如何正確看待這句話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視頻來了解腿酸、腿疼是怎么回事?如何預防腿先老?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其實無論是從中醫還是西醫的角度來看“人老先老腿”這句話還是有根據的,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一一分析下。
隨著人們年齡的逐漸增長,原本靈活協調的雙腿,會慢慢變得笨拙和遲鈍,走路時一不留神,不是踩空就是磕絆,或逐漸出現行走速度逐漸慢下來,跟不上青年人行走的速度,或出現老態龍鐘,步履蹣跚,步子跨不大,或行走時似足踏棉花,或呈鴨步,或行走顫顫抖抖,伴有手的顫動等等,這些現象均屬于人老腿先老的范疇,為了證明它的過程,原因,病例,心理,以及防治,分述于下。
病理生理
首先你要知道,人的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不是你想活就會一直活下去的,而人老先老腿也是正常的自然規律,人的雙腿與身體的關系就如果機器與馬達的關系,馬達一旦失靈的,那也就意味著機器再也運轉不起來了,人一旦過了中年,肌肉會有所萎縮,在中年時期肌肉會減少24%-26%,而腿的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關系非常密切,隨著年齡的增加,腿部功能衰退,所以會更直白的告訴你你衰老了!
據了解,人過40歲骨骼中的有機物如骨膠原,蛋白質等逐漸減少,無機物有所增加,因此骨的彈性韌性減低,而脆性增加,關節活動能力有所下降。30歲時肌肉重量約是體重45%,人過中年,肌肉則有所萎縮,肌肉重量到中年時,可減至24%-26%,腿的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關系密切,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衰退。
你首先要知道,人體衰老后,腿部感覺向大腦傳遞,大腦向腿部發出的指令,讓其準確性與速度都大大折扣。
2、腿部較上肢離心臟更遠,血壓回心血率速度也會更慢,因此,腿部血供相對較差,易于產生疲勞,而且消除也較慢。
3、腿部肌肉比上肢肌肉群大,平時承擔的負荷也大,衰老首當其沖也就不難理解了。
4、人老了,多系統功能都可能發生蛻變,下肢常見的就是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膝關節炎是人身上大的關節,負重也大,上有鼓鼓,下有脛骨,腓骨以及前面的髕骨組成,內有軟骨(血供較差)兩軟骨面中間有十字韌帶,兩側有側副韌帶,然后組成關節囊。
關節囊里有粘液為潤滑劑,人在行走時,兩關節面進行摩擦,當你年輕時軟骨彈性好,很是耐磨,但到了中年,嚴重的會導致滑膜腫脹、疼痛、關節性水腫、畸形、長骨刺、骨質增生等疾病。
早出現蛻變的發生在大腿骨軟骨面以及髕骨的軟骨面,如上下樓梯就磨損這二個地方,相對來說,40-50歲偏胖的女士年輕時受過膝傷的病史,以及某些基因因素,均可提前造成膝關節的蛻變。因此從病理生理角度來看,人老先老腿,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
人老先老腿,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經常不活動的人,腿腳功能提前衰退,心肺功能也跟著衰退,因此要經常運動。
(1)運動療法。研究發現運動有助于骨組織中的有機物增多,使骨保持良好的彈性而減少脆性。使肌肉內毛細血管網開放數量比安靜時多20-50倍,使肌肉獲得充分的氧氣和血液的供應,預防肌肉萎縮,可見運動是改變人老先老腿的積極措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想方設法去科學得鍛煉下肢,從而保持腿部的骨骼堅硬,關節靈活,肌肉堅強有力。
歡笑回春拍打法:在此我想介紹一種歡笑回春拍打法,是簡答易學,快樂拍打,效果顯著,它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增強局部肌肉力量,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傳導性,強化下肢生理機能,同時又可疏通經絡,活血通經,消除疲勞,解痙鎮痛,提高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除防治“人老先老腿”的功能衰退外,同時對治療全身某些疾病也有好處,如失眠,憂郁癥等身心疾病均有療效,具體操作見歡笑回春拍打法。
(2)散步或快走:特別適應于中年人及老年人
散步,關鍵就在一個“散”字,聽任雙腳散漫地向前漫步,從容不迫緩慢前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就像藍天上輕輕飄過的白云。就像山野間緩緩流動的溪水,形體是這樣的放松自然,精神是如此的恬靜自然,所以我們稱之為逍遙散步。
有人主動散步保持一定的速度和一定的時間,因為這樣才能達到運動鍛煉的目的,這實在是一種誤解,我們說散步又散心,既能養身又能養心,如果把緩緩悠悠的散步當做調節心情,解除煩惱,靜心思考,突發靈性,如有同伴同行,則相互讀心,相互傾訴,既能解除胸中積聚的郁悶,又能協調元神與食神的平衡,在調心方面大有益處。而快走則重在調身,主在調節呼吸心跳中樞,及肌肉的力量,因此它要注意行走的速度及時間,如果散步與快走有機結合,身心同時調節對防治“人老先老腿”大有益處。
(3)建議學練中國古代長壽養生術道家秘傳回春功,及靜功,太極拳。回春功是道家內部秘傳功法,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是全真道華山派郝大通道長創立,在調心方面重視一個“樂”字,即“意念青春,面含微笑”。在調身方面重視調理內分泌及脊柱運動,是抗衰老很有效的功法,已有科學論證及臨床實踐證實。
靜功太極拳是陳濟生老師創編,它是集多家太極拳之長,再結合形意,八卦,內家拳之長,而且動靜相兼,先練靜功,再練動功(拳),有層次(三層九步功),有理論,其治病機理就是通過“平衡”二字,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調節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特別是加強大腦皮層抑制過程,能起到藥物不能起到的作用,對身心疾病如失眠,神經衰弱,郁證,焦慮癥等,均有明顯的作用,本人曾患心血管神經官能癥,藥物治療無效,后經練太極拳而愈。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腿酸很可能是不寧腿綜合征,本病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常并發于胃部手術以后、尿毒癥、酒精中毒、精神因素對發病具有一定重要性。特別是在構思、看電影、和戲劇時容易出現癥狀。有人認為本病是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感染性疾病、維生素缺乏、糖尿病及各種貧血等可能為發病因素。有人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同一家族人群中可有數人發病。
本病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其中原發性病因不明,兒童患者常有家族遺傳史。繼發性常見于以下原因:尿毒癥、缺鐵性貧血、葉酸缺乏、孕娠、風濕性關節炎、帕金森病、多灶神經病、代謝疾病和藥物所致的。
不寧腿綜合征的病因比較復雜,西醫上病因尚不明,下列因素據認為可能與發病有關。
1.遺傳因素
Ekbom(1960)認為RLS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在其報道的患者中43%親屬中有類似疾病,且有幾個家系為顯性遺傳。
2.局部缺血學說
RLS多在安靜休息時發生,長期在寒冷環境中工作也會發病,經活動、按壓、捶打局部肌肉或應用血管擴張劑后常可緩解癥狀。部分患者肢體血流圖檢查也顯示血流量減低。根據上述事實,不少學者認為本病是由于局部組織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組織缺氧及代謝產物蓄積所致。
3.內分泌因素
RLS在妊娠婦女中也很常見。有人對486例新近分娩婦女做回顧性診斷,發現有11.3%患本病。Jolivet(1953)報道27%妊娠婦女有RLS表現。
4.代謝與營養障礙
重癥RLS大多并發于糖尿病、尿毒癥、乙醇中毒、癌腫、高膽固醇血癥及血卟啉病等,因此有人認為可能為代謝障礙引起的代謝性末梢神經病。還認為與貧血和缺鐵有關。在Ekbom(1966)報道的77例本病患者中,1/4血清鐵低于正常值;Aspenstrom(1964)報道健康檢查發現的80例缺鐵患者中,42%有RLS;Behrman(1955)證實本病患者口服或注射鐵劑后不適感覺有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