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中原粒I型II型大于30%~90%,單核細胞小于20%,早幼以下各階段大于10%,約50%病例的白血病細胞內(nèi)可見Auer小體。
分兩個亞型:骨髓中原粒
M2a骨髓中原粒I型加II型>30%~90%,單核細胞<20%,早幼以下各階段>1%。
M2b骨髓中粒系統(tǒng)明顯增生,異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細胞增多,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為主,常>30%,這類中幼粒細胞有核仁1~2個,核漿發(fā)育不平衡。有的晚幼粒亦見有核仁。有核凹陷處常有淡染區(qū),胞漿可見空泡。(亞急粒)
4、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顆粒增多的或異常的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常>30%,胞體呈橢圓形,核可偏向一邊,大小不一,另一端為大小不等的異常顆粒,胞漿可見束狀Auer小體,也可逸出胞體之外。
5、急性粒-單細胞型白血病(M4)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粒、單核兩系同時增生,紅系、巨核系受抑制。根據(jù)原始粒和單核細胞的比例、形態(tài)不同以及嗜酸細胞的數(shù)量,分為下列四個亞型:
M4a:以原始及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幼單核細胞>20%。
M4b:以原、幼單核細胞增生為主。原粒和早幼粒<20%。
M4c:原始細胞具有粒細胞系和單核細胞系共同的形態(tài)特征者>30%。
4E0除上述特征外,骨髓嗜酸細胞>5%~30%,外周血嗜酸細胞不一定增高。
6、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原單幼單細胞大于30%,白血病細胞形態(tài)特點:體積小,不規(guī)則,質(zhì)多有偽胞質(zhì),有空泡和吞噬的細胞。
7、紅白血病(M6)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紅系增生為主,原紅、早幼紅多見,常有中幼紅細胞階段缺如的紅血病裂孔現(xiàn)象,且有形態(tài)學異常。后期發(fā)展為急性髓性細胞白血病,白細胞系統(tǒng)明顯增生,原始細胞占優(yōu)勢,大于30%(ANC)也可見Auer小體,巨核細胞顯著減少。
8、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M7)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或增生活躍,粒系及紅系細胞增生均減低,巨核細胞系異常增生,全片巨核細胞可達1000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巨核細胞為主,原巨細胞可大于30%,可見巨形原始巨及小巨核細胞,叫巨核細胞體積小,多數(shù)直徑為10μm,少數(shù)可達20μm,胞體圓形或橢圓形,邊緣不整潔,呈云霧狀或毛刺狀,胞質(zhì)藍色不透明,可有偽足樣突起偶見藍染小核仁。
總結(jié):經(jīng)過上述的文章對急性白血病和骨髓象檢查與白血病的聯(lián)系等相關內(nèi)容的全面介紹,對于如何檢查白血病,相信大家心里已經(jīng)都非常明了了。白血病的治療過程雖然十分復雜,但是并不是無法治愈的,因此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夠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