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白血病在治療前以及治療過程中常有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
1.低鉀血癥
原因有近端曲小管損害(白血病細胞浸潤或溶菌酶)使鉀重吸收減少,抗生素對腎臟損害使鉀丟失;皮質激素的應用使鉀排出增加;化療反應,惡心、嘔吐、厭食,減少鉀的攝入。
2.高鉀血癥
原因可由于強烈化療,使白病細胞短期內大量崩解,釋出細胞內鉀。
3.低鈉和(或)低氯血癥
原因可能為白血病細胞分泌一種促進鈉排泄的物質或白血病細胞破壞而釋出此種物質,此外某些抗生素(如半合成青霉素)也可抑制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
4.低鈣
由于細胞崩解釋出大量磷酸鹽而致鈣降低,也可因抗生素損傷腎小管使鈣排泄增加。
5.代謝性酸中毒
由于白血病細胞淤滯,造成微循環障礙,組織灌注不良,缺氧而產生大量乳酸,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五、染色體檢查
對急性白血病進行染色體檢查有助于白血病的正確分型及預后的估計。如凡具有t(15,17)的患者幾乎都為M3亞型,具有t(8;21)者93%為M2亞型。具有11q異常者72%為M5亞型等。有t(8;21)和inv(16)的急粒患者預后較好,而有t(9;22)和11q異常者預后差。有t(8;14)和t(4;11)的急淋其預后不良。
骨髓象檢查與白血病的聯系
(一)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較輕,原始細胞大于30%,可達90%以上,核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少,嗜堿性,無顆粒,無Auer小體。
2、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病例可增生減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細胞大于90%(NEC),可見小原粒細胞(胞體小,與淋巴細胞相似,胞核圓形,核染色質呈細顆粒狀,較正常原粒細胞密集,核仁1~2個,有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