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即將到來了,大暑可以說是一年熱的節氣了,大暑天的室外就跟火爐一樣。太陽蒸烤著大地。那么,在這炎熱的氣候里我們該如何養生呢?我們怎樣調節飲食才能避免疾病的侵害呢?下面還是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來看看吧。
大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里熱的一個節氣。其節氣可以這樣形容:“指丙為暑,大之。某時天氣甚熱于小暑,故稱其為大暑?!?/p>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大暑時節即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快的時期,也是鄉村田野蟋蟀多的季節,我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余飯后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
大暑時節里,雷陣雨非常的頻繁,有句諺語如此說:“東閃半滴不可信,西閃走都走不及”意識就是說在大暑里,如果在天空的東面有閃電,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下,如若閃電在西方,那很快就會下雨了。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p>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于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
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時,多為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合理的安排室內外的工作,注意休息;盡量避免外出;注意室內的溫度;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要衛生。
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溫度高,陽氣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暑天,運用飲食的營養作用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于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
《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
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梢娭囵B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制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