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瘟疫”
科學家首次發現艾滋病毒以來,這種致命疾病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據有關資料,全世界每天大約有8500多人成為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對人類的危害已經幾乎滲透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當人們還在嘲諷這種先發現在發達國家的疾病是“富貴病”時,艾滋病的觸角迅速延伸到了鄉村。在印度,73%的艾滋病感染者生活在相對落后的農村。
科學知識貧乏、生活質量低下和防治能力有限的發展中國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為艾滋病肆虐準備了溫床。
艾滋病正在影響一些富有創造力和在經濟生活中活躍的青年人。
聯合國的一項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世界所有艾滋病毒攜帶者中,大約有一半是在25歲之前被感染的,其中大多數不到30歲即死于艾滋病或其它相關疾病。
出席不久前在美國田納西州舉行的泛非艾滋病問題國際會議的專家估計,到20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人均壽命將減少8—31歲。
此外,艾滋病毒還是導致肺結核等傳染病發病率回升的元兇。大量失去強壯勞動力的艾滋病高發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勢必大打折扣。
據有關專家預計,再過10年,艾滋病影響嚴重的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比正常水平下降5%。
在新世紀即將來臨時,艾滋病流行的區域正悄然出現著新的變化。
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發病有所惡化,有關數字表明,這一地區有10個國家的成年人艾滋病患者人數占全國人口總數的比例已經超過1%。
此外,東歐地區與前蘇聯地區的艾滋病傳播狀況令人擔憂。到1999年底,中、東歐和中亞地區共有42萬艾滋病毒感染者。
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由于毒品泛濫和皮下注射衛生條件太差,僅1997年至1999年間,艾滋病毒攜帶者數量占總人口比例就翻了一番。
1999年底的統計數字,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成年人和兒童艾滋病毒感染者為53萬,但在南亞和東南亞這一數字為560萬,表現出亞洲國家國與國之間和一國內部不同地區之間的巨大差異。
如印度病毒攜帶者人群龐大,而有些邦卻只在近一兩年才出現艾滋病毒感染者。泰國防治工作到位,感染率已經有所下降。
重創非洲
非洲是艾滋病流行的重災區,世界70%的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毒感染者集中在非洲大陸。
1998年,非洲有20萬人死于戰爭和地區性沖突,而死于艾滋病者卻10倍于戰爭,達200萬之眾,平均每天有5500人被“世紀瘟疫”奪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