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來說,我們人體的關節主要是由骨和骨的連接面、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組成,專家告訴我們骨關節炎人人都有可能會得,只要你的年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與骨關節炎有聯系,那么骨關節炎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我們人體關節軟骨中有65%至80%都是由水組成大的,包括糖蛋白、膠原蛋白、軟骨細胞等等。
軟骨就如一個多孔的結構:膠原蛋白是一條條細長纖維織成的網套,糖蛋白則是具有彈性的球體,軟骨細胞則安然的睡于深深的陷窩保護之中。所有的成分都必須完整,比例適當,才能保證軟骨的負荷能力。如果膠原蛋白變少,則會使網套連接松弛,使關節在受力時容易變形而加速磨損。而如果糖蛋白的內含物減少,則會使其彈性降低,相對使關節也容易磨損。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材質會“自然消退”或“功能退化”,從而形成所謂的“骨關節炎”。
所謂骨關節炎,又稱骨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是指由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關節疾病。病理表現為關節軟骨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孿縮、韌帶松弛或孿縮、肌肉萎縮無力等,從而在臨床上導致關節功能的病廢。
綜合一些病史、臨床的表現以及實驗室和X線檢查等等,骨關節炎就可得到發現及診斷。
而對于骨關節炎,需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遺憾的是,多數因為患者難以得以早期發現骨關節炎,而后的保守綜合治療可能難以有效緩解病變的進展,這時可以考慮外科的手術治療干預。外科治療的目的是:①進一步協助診斷,②減輕或消除疼痛,③防止或矯正畸形,④防止關節破壞進一步加重,⑤改善關節功能。外科治療的途徑主要通過關節鏡(內窺鏡)和開放手術。包括:①游離體摘除術;②關節清理術;③截骨術;④關節融合術;⑤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
本期專家介紹
秦新艷,女,1994年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醫療系,獲學士學位。1996年―2004年取得羅馬尼亞政府獎學金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醫藥大學留學八年,專業為風濕免疫學。2002年獲羅馬尼亞衛生部風濕免疫專家醫師資格,2004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后回國到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風濕變態科工作至今,承擔病房主治醫師工作和首都醫科大學七年制學生的教學工作,臨床和教學經驗豐富。2008年4月至9月起被選派至北京奧組委,擔任奧林匹克接待中心醫療經理,承擔醫療保障和急救工作。2008年10月至今繼續負責風濕免疫科門診、會診和教學工作。
骨關節炎的原因
是某些因素引起的(高齡、肥胖、性激素、骨密度、勞損、創傷、存在其他疾病以及遺傳因素等)導致骨關節退行性改變,關節的周圍形成骨刺。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
骨關節炎的高危因素
1.年齡
一般來講,大多數60歲以上的正常人在拍片的時候均可發現,75歲以上人群可達80%。
絕大部分60歲以上的正常人拍片時均可發現。75歲以上人群可達80%。
2.職業
與長期固定姿勢,勞動強度過大,劇烈的反復運動等有關。
3.肥胖
增加骨關節的磨損。
4.疾病
骨關節疾病,內分泌異常 ,代謝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