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知識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洗澡是很有講究的,要分時間段的。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時間段不宜洗澡呢?中醫養生之道又有哪些呢?
六個時間段不宜洗澡
1、酒后
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2、飽餐后
飽餐后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3、饑餓時
人在饑餓的情況,血糖水平低,無法保證洗澡時所需要的熱量消耗,所以,饑餓時洗澡容易出現頭昏眼花、甚至休克等癥狀。
4、發燒時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5、血壓過低時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6、勞動后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后,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結語:身體是我們自己的,我們要注意保養,經常按摩一些穴位能夠改善很多癥狀的,女性常揉身體12個穴位,能夠起到養氣活血的作用。我們平時也要注意,洗澡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夠洗的,吃的太飽或者太餓的情況下都是不適宜洗澡的,喝過酒之后也不能立刻洗澡的哦,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些養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