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特殊人群防暑降溫
夏天高溫季節,對于老年人、孕婦、有慢(xing)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高溫季節要不僅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而且要給予特別關注,在室內必須控制合適的室溫,服用防暑飲品,及時觀察是否出現中暑征兆。
中暑的癥狀是什么
1.先兆中暑
人在高溫環境下,經過一段時間后,會出現疲乏、頭昏、眼花、乏力、惡心、動作遲緩、胸悶、心悸、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即為先兆中暑。此時,體溫正常或略高。若離開高溫環境,休息數小時使可恢復。
2.輕癥中署
除先兆中暑的癥狀外,患者還出現面色潮紅、皮膚干熱、胸悶或出現周圍循環衰竭的征象,如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脈搏細速、四肢濕冷、血壓下降等。體溫可進一步上升到38℃以上。
3.重癥中暑
根據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
(1)中暑高熱
多見于老年人,常發生在持續數天高溫天氣或長時間運動后,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出現全身軟弱、頭暈、惡心嘔吐、動作不協調,甚至出現暈膠。典則癥狀為高熱,體溫可高達41—43℃,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無汗,呼吸快而弱,脈搏增快,血壓下降,脈從增大,繼而山現躁動不安、神志模糊、嗜睡、詣妄、四肢抽搐甚至昏迷;瞳孔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重者可出現腦水腫、心力衰竭、肺水腫、腎功能衰竭、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彌教性血管內凝血等嚴重并發癥而迅速死亡。
(2)中暑痙攣
在高溫環境下,思考由于運動時大量出汗,丟失鹽分過多,出現口竭,繼而大量飲水,而鹽補充不足,使血液中氯化鈉濃度降低,致使肌肉興奮性提高,引起四肢骨路肌療孿性疼痛。此種情況多見十健康青壯年往往iSS適應高溫環境者,常在強體力勞動、大量山汗后發病。這類’P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疼痛、四肢肌肉無力。療攣性疼痛一般持續幾分鐘,肌肉痙攣好發于活動較多的四肢和腹部,以排腸肌多見,其次為腹直肌,呈對稱性,可自行緩解。體溫一般正常。
(3)中暑衰竭
是中暑常見的類則。在炎熱季節里進行大強度運動或勞動,大量出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行及時補充飲料,可導致脫水、失鈉、血液濃縮及血液茹稠度增高;加上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容量不足,引起周圍循環衰竭。這種中暑起病較急,常常發生于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發病時可突然暈倒。主安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面包蒼白、大汗淋漓、脈搏細速、皮膚濕沖、血壓下降或神志模糊,省時還會出現抽搐,若未及時處理,患者很快會出現循環衰竭。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