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吃粽子的注意事項
1、粽子中糯米粘度高,難以消化,容易使消化功能差的人肚腹悶脹,有的甚至一吃就“滯”。所以,吃粽子的時候一餐好不要超過一個,更不要當飯吃,頓頓吃,一般來說吃一個大粽子減一小碗米飯即可。
2、早上起床后和晚上臨睡前,好少吃或不吃。因為這兩個時間,胃腸蠕動都較白天慢,吃后容易引起消化吸收障礙。
3、要記住空腹的情況下不要吃粽子,這對健康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的。因為食物消化從胃到腸需要少6小時,剛才也說了粽子是難以消化的食物,如果空腹吃的話糯米就會停留在胃里很長時間,這樣就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就可能會引起慢性胃炎、食道炎的舊病復發。
4、現在粽子都很高級,肉、豆沙、蛋黃等各式各樣原材料被包進去,結果是脂肪多、糖分多、熱量高,如果是超重、孕期高血壓、血糖高的準媽媽,好忌口,即便沒有這些癥狀,好也不要蘸糖吃。
5、粽子雖然營養豐富,但專家表示,因其熱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年人和孕婦不宜多吃。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腸病患者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很多人喜歡吃五花肉做的肉粽,專家指出,肉粽雖然蛋白含量高,但由于肉粽中的肉類經過醬油、鹽、糖等調味料的腌制,含鹽量很高,而且咸蛋黃的含鹽量也很高,所以,不適合限制鈉攝入量的高血壓患者食用,而且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應避免食用,可選擇豆沙粽、小棗粽和八寶粽等甜味粽。
對于糖尿病人來說,因為糯米升糖指數高,不管是甜粽還是肉粽都應避免食用。胃腸有病的人也不建議吃粽子,因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膩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腸胃不適。而且胃酸過多和胃潰瘍的人也應當少吃。另外,中老年人和體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宜選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糧、薯類的粽子或不加油和肉的粽子。
此外,孕婦也不宜多吃粽子。從嚴格意義來講,孕婦食用粽子可謂利弊參半。一方面,從糯米本身來看,富含維生素B,能溫補脾胃、補益中氣,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惡心、食欲減少、腹瀉和氣虛引起的汗虛、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癥;另一方面,孕早期的準媽媽腸胃比較弱,粽子多為糯米所制,黏性較大,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的胃酸過多、腹瀉、腹脹、腹痛等癥狀,還會影響其它營養的攝入。此外,甜粽由于含糖分較多,容易提升人體內血糖含量,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不宜多吃。
6、專家還提醒,吃新包出來的熱粽子比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后再反復加熱。因此好自己動手制作,吃剛包好的熱粽子。包粽子時要注意,粽葉蒸后放置一段時間顏色發暗是正常的。不要選皮色鮮綠甚至藍綠的粽子,因為粽葉很可能是經過硫酸銅處理,安全性沒有保障。
在保留上,粽子可以放在冷凍柜里速凍后長期保存,吃的時候要重新蒸透,或用微波爐化凍。存放時好分成一次吃完的小包,用塑料袋包嚴實,和其他肉類等生食品分開放,避免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