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萬家燈火繼續為大家請來的是腿療專家劉長信,前兩期他分別為大家介紹了高血壓和高血脂的腿療方法,今天他要為大家帶來的還是一種常見病的腿療方法。這個常見病就是糖尿病。那么糖尿病的腿療方法與上兩種疾病的腿療方法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有人些可能這樣認為,就是一旦患上糖尿病,那么什么糖都不能碰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果糖還是可以吃的。
腿療起輔助作用,糖尿病藥還是要吃的,一旦血糖下降得到鞏固后,可以減量吃藥。比方說,原來每天吃三片的可改為吃兩片,慢慢減藥量。
腿療主要的是起到預防糖尿病病變如糖尿病足、渾身乏力,腿上沒勁。還有就是神經性病變。
這里有個穴位是能夠應對治療糖尿病的,這個穴位叫胰反射區,坐落在腳上。
每天在此穴位上揉一揉、掐一掐,用力要輕柔。可以增加胰的功能。
中醫講,糖尿病為消渴病。分上、中、下消。多飲為上消、多食為中消、多尿為下消,一少為消瘦。
下消為腎陰虛。除藥物治療外,告訴大家一個穴位:太溪穴治療腎陰虛。
上消主要是肺陰虛。常見癥狀有口渴口躁
中消為胃火,胃陰虛。吃的多。
介紹一味中藥:玉竹,入胃和肺經。功效:生津除煩止渴。
玉竹茶:用玉竹和甘草炒一炒,放點冰糖經常沏著喝,不但治療口眼鼻燥,喝久了還能美容。
玉竹,比喻天上的甘露,把肺、胃火給澆滅。
黃芪主要對于糖尿病的下肢的神經病變:如下肢麻木、有針刺樣感或者燒灼樣感,或者像螞蟻樣爬,還有一種感覺像老套上一層襪子一樣勒得慌。
這里,往往以黃芪為主藥,因為它可補一身之氣。再加上黨參、桂枝等等來治療這個病。
產后或手術完了以后,失血的、貧血病人。經常教她們以黃芪、大棗加上糯米熬成粥喝,或黃芪燉雞可以起到滋補的作用。
黃芪泡腿方
黃芪、桂枝、蒼竹,黨參,紅花,桃仁,以黃芪為主藥,基本上都要50克,黃芪100克。
同時可以刺激一些穴位加強療效。穴位:承山穴。可補腎,通絡,益氣。長精神。可保護下肢不受糖尿病的侵犯。
糖尿病的并發癥可怕的是糖尿病足,嚴重的話必須截肢的。
中醫腿療有什么作用
這個其實和足療是一樣的作用,根據人身上的經絡走向,人的腳是“四根”之根本,諺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寒從腳下起“、“人老腳先衰“,都說明了腳對于人體的重要作用。其實人的五臟六腑在腳底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雙腳穴位共計66個,占全身穴位的1/10,經常進行足底按摩,可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疏通經脈,強身健體,祛病延年。早在《黃帝內經》就記載了足部保健養生的理論原則。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來達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足部按摩是對足部表面施加壓力使它影響全身機能,達到調節身體各器官的功能。足部與全身臟腑經絡關系密切,承擔身體全部重量,故有人稱足是人類的“第二心臟”。有人觀察到:足底與整體的關系類似孕育中的胎兒:頭部向著足跟,臀部朝著足趾,臟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據以上原理和規律,刺激足穴可以調整人體全身功能,治療臟腑病變。人體解剖學也表明腳上的血管和神經比其它部位豐富的多,無數神經末梢與頭、手、身體內部各組織器官有著特殊的聯系。所以,單純對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療許多疾病。
按摩腳部能夠準確地對足底病灶進行有效地刺激,由于足底穴位分別對應著人體各大器官的神經聚集點,按摩能刺激經脈氣血運行,加快人體血液循環,疏通末梢毛細血管,從而達到治愈疾病,促進健康地目的。中老年人則能調節內分泌系統,緩解各類慢性疾病,延緩衰老;對青年婦女還有一定的減肥功效,同時對緩解上班族的精神壓力,促進睡眠,增強記憶等有著較為顯著的作用。
本期嘉賓介紹
劉長信
劉長信,教授,1983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醫療系,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理療科主任、疼痛科主任、推拿教研室主任。
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分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全國推拿按摩學會理事,衛生部康復理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世界疼痛學會委員,國家中醫職稱考試命題專家。北京國康民健教育咨詢中心“國康民健健康講堂”經絡養生專家,《新保健》雜志編委。
在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北京電視臺《養生堂》、山東衛視《養生》、遼寧電視臺《健康一身輕》播出腿療節目80余期,收視率節節攀高,深受廣大觀眾的好評。
發表學術論文l8篇,出版專著9部。
在報刊雜志發表科普類文章200余篇,在讀者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專業擅長:使用按摩手法、小針刀、鋒鉤針、浮針等手段治療頸肩腰腿痛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內臟疾病,使用按摩保健手法治療、調理頸椎病、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腹脹、消化不良等老年疾病,使用腿浴方法治療失眠、便秘、高血脂等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