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部由徐崢和莫文蔚主演懸疑電影《催眠大師》正在各大影城熱映,這也引起了很多人對于催眠師行業的關注。雖然說電影里面把催眠術介紹的神乎其神,但是那畢竟是電影。這時就會有很多朋友不禁要問現實中真的又催眠術存在嗎?催眠術是真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這個話題吧。
近有部分記者特地采訪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牟曉冬博士,曉冬博士指出催眠治療雖然很古老,但是療效并沒有那么的可靠,所以現在臨床上很少會使用催眠療法。
催眠狀態實際是“恍惚狀態”
牟曉冬介紹,催眠的前提是在被催眠者自己愿意的情況下才會進行,催眠沒有辦法違背人的意志。現實中的催眠并不神秘,電影里徐崢使用的“模糊催眠”,其實是一種狹義的流于形式的催眠。實際上是經過催眠師一定方法引導而達到的一種催眠狀態,在這種催眠方式中,被催眠者基本上都是閉著眼睛的,不是睡著,如果一旦睡著,催眠師需要立即喚醒被催眠者。整個過程中,被催眠者意識處于“模糊”狀態,實際上被催眠者大腦是十分清醒的,此時被催眠者處于高度的受暗示狀態。
而另一種是“清醒催眠”,它是廣義的催眠,更多的是自我暗示。比如我們有時候夸贊別人:今天你氣色很好、今天你很美等等,聽的人會有一種自我心理暗示,整天心情就大好,這就是一種清醒催眠。
催眠治療是心理治療
由于催眠看上去一直非常的神秘,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這也使得有更多的人為了達到盈利的目的會去迎合大眾的好奇心,表演一種催眠術。
很多時候的催眠術是比較荒謬的,不可理喻的。而催眠治療卻是一種心理治療,它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方法,由于療效并不可靠,目前已經很少應用。牟曉冬認為,對于一個人基本精神狀況的檢查和判斷,催眠治療并不是合適的方法。而做心理測驗,對于一個人的基本精神狀況的了解還是比較準確的。
牟曉冬解釋,其實現在大醫院做心理治療并沒有采用催眠的方法,而到醫院主動想做催眠治療的人也很少,除非是一些重癥精神病患者病急亂投醫,終也是被醫生勸服。
并非每個人都會被催眠
催眠是心理咨詢師的一項技能,不過不會像電影里那樣神奇。在實際應用中,催眠的目的通常是幫助對方安靜下來,以便于交流。
牟曉冬博士指出,現實世界中并非所有的人都會被催眠,催眠是要跟環境還有每個人的性格有關系的。
催眠必須在安靜、密閉的環境,配合舒緩的音樂、燈光,還要對方愿意配合,對咨詢師有足夠信任,才可能成功。一般來說,易受暗示,有過心理創傷,意志薄弱,性格內向的人比較容易被催眠。目前做催眠的多是心理咨詢師,他們和心理醫生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如果在催眠過程中被催眠者出現任何問題,不具備醫師資質的話,處理問題就會很困難。此外,不專業、不正規的催眠,反而可能誘發更多的心理問題,甚至可以誘發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