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資深作者 Tim Spector 表示:“這些研究發現令人感到非常的興奮。
到目前為止一些研究主要發現的是改變飲食行為的小效應基因,我們發現了新陳代謝中的消化‘工具’在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編碼它們的基因可以對體重這些造成很大的影響。
下一步是更深入地闡明這一消化酶的活性,以及其是否可能成為一種有用的生物標記,或是治療肥胖的靶點。
在未來,有可能采用一種簡單的血液或唾液測試來檢測體內如淀粉酶一類的重要酶,由此為超重和體重過輕的人提供飲食建議。
實現治療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認識到我們所有人差異性地消化和代謝食物是重要的一步,我們有可能擺脫‘以一概全’的飲食而轉向更為個體化的飲食。”
由于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就叫做基因突變。
1個基因內部可以遺傳的結構的改變。又稱為點突變,通常可引起一定的表型變化。廣義的突變包括染色體畸變。
狹義的突變專指點突變。實際上畸變和點突變的界限并不明確,特別是微細的畸變更是如此。野生型基因通過突變成為突變型基因。
突變型一詞既指突變基因,也指具有這一突變基因的個體。
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發育的任何時期,通常發生在DNA復制時期,即細胞分裂間期,包括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分裂間期;同時基因突變和脫氧核糖核酸的復制、DNA損傷修復、癌變和衰老都有關系,基因突變也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研究基因突變除了本身的理論意義以外還有廣泛的生物學意義。
基因突變種類
基因突變為遺傳學研究提供突變型,為育種工作提供素材,所以它還有科學研究和生產上的實際意義。
基因突變可以是自發的也可以是誘發的。自發產生的基因突變型和誘發產生的基因突變型之間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基因突變誘變劑的作用也只是提高了基因的突變率。
堿基置換示意圖按照表型效應,突變型可以區分為形態突變型、生化突變型以及致死突變型等。
這樣的區分并不涉及突變的本質,而且也不嚴格。因為形態的突變和致死的突變必然有它們的生物化學基礎,所以嚴格地講一切突變型都是生物化學突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