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基因
有些人生性脾氣火暴遇到一點刺激就可能勃然大怒。德國科學家發現,性格是否易怒與基因有關。專家對受試者進行DNA測試,檢測體內DARPP-32基因的類型,發現其共有三種變體:“TT” ,“TC”和“CC”。
這些變體調控著大腦中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正是引起易怒情緒的關鍵物質。
研究還發現擁有“TT” 和“TC”型的受試者更易發怒,腦中負責控制情緒杏仁核中灰質較少。
因為“T”基因對多巴胺水平有促進作用,“T”基因越多,易怒情緒越容易被激發。
轉基因技術的理論基礎來源于進化論衍生來的分子生物學。基因片段的來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體基因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
基因片段被轉入特定生物中,與其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再從重組體中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穩定表現特定的遺傳性狀的個體。該技術可以使重組生物增加人們所期望的新性狀,培育出新品種。
人們常說的"遺傳工程"、"基因工程"、"遺傳轉化"均為轉基因的同義詞。
轉基因分類
轉基因過程按照途徑可分為人工轉基因和自然轉基因,按照對象可分為植物轉基因技術、動物轉基因技術和微生物基因重組技術。
人工轉基因
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于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的可遺傳的修飾,這一技術稱之為轉基因技術(Transgene technology)。人們常說的“遺傳工程”、“基因工程”、“遺傳轉化”均為轉基因的同義詞。
如今,改變動植物性狀的人工技術往往被稱為轉基因技術(狹義),而對微生物的操作則一般被稱為遺傳工程技術(狹義)。
經轉基因技術修飾的生物體在媒體上常被稱為“遺傳修飾過的生物體”(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簡稱GMO)。
自然轉基因
不是人為導向的,自然界里動物、植物或微生物自主形成的轉基因現象,例如慢病毒載體 里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到人精子細胞染色體上、噬菌體將自己DNA的插入到溶源細胞DNA上,農桿菌 和 花椰菜花葉病毒(CMV)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