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缺陷的基因版本與某些疾病有關,如囊性纖維化。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染色體(chromosome)都有一對“復制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這樣,我們的大約3萬個基因中的每一個都有兩個“復制本”。
這兩個復制本可能相同(相同等位基因allele),也可能不同。下圖顯示的是一對染色體,上面的基因用不同顏色表示。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外觀就是如此。如果比較兩個染色體(男性與女性)上的相同部位的基因帶,你會看到一些基因帶是相同的,說明這兩個等位基因是相同的;但有些基因帶卻不同,說明這兩個“版本”(即等位基因)不同。
擬等位基因
表型效應相似,功能密切相關,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又緊密連鎖的基因。它們象是等位基因,而實際不是等位基因。
傳統的基因概念由于擬等位基因現象的發現而更趨復雜。摩根學派在其早期的發現中特別使他們感到奇怪的是相鄰的基因一般似乎在功能上彼此無關,各行其是。
影響眼睛顏色、翅脈形成、剛毛形成、體免等等的基因都可能彼此相鄰而處。
具有非常相似效應的“基因”一般都僅僅不過是單個基因的等位基因。如果基因是交換單位,那就絕不會發生等位基因之間的重組現象。
事實上摩根的學生在早期(1913;1916)試圖在白眼基因座位發現等位基因的交換之所以都告失敗,后來才知道主要是由于試驗樣品少。
然而自從斯特體范特(1925)提出棒眼基因重復的不均等交換學說以及布里奇斯(1936)根據唾液腺染色體所提供的證據支持這學說之尼,試圖再一次在仿佛是等位基因之間進行重組的時機已經成熟。
Oliver(1940)首先取得成功,在普通果蠅的菱形基因座位上發現了等位基因不均等交換的證據。
兩個不同等位基因(Izg/Izp)被標志基因拚合在一起的雜合子以0.2%左右的頻率回復到野生型。標志基因的重組證明發生了“等位基因”之間的交換。
復等位基因
若同源染色體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數目在兩個以上,就稱為復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ism)。任何一個二倍體個體只存在復等位基中的二個不同的等位基因。
在完全顯性中,顯性基因中純合子和雜合子的表型相同。在不完顯性中雜合子的表型是顯性和隱性兩種純合子的中間狀態。
這是由于雜合子中的一個基因無功能,而另一個基因存在劑量效應所致。完全顯性中雜合體的表型是兼有顯隱兩種純合子的表型。此是由于雜合子中一對等位基因都得到表達所致。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的介紹,您有關已經知道現在可愛的基因是可以做到篩選試管嬰兒的技術,您也應該知道什么是等位基因了吧,那小編希望您可以把這個基因篩選試管嬰兒的技術分享給身邊的小伙伴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