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總是認為每天能夠讓自己吃飽喝足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有很多時候,及時是自己吃撐了卻還想要繼續吃,那么這樣子的行為是一種病嗎?下面就讓我們來具體的了解下吧。
當我們去吃自助餐的時候,往往會控制不了自己的飲食,一直吃一直吃,甚至都飽到呼吸都困難了還想要吃,感覺這樣子自己很賺,真的是這樣嗎?
對此,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原理:攝食會產生麻醉作用,可減輕疼痛等不適的感覺。這是我們進化出來的生物本能,壓倒了一切理性。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加里·L·溫克博士介紹,即使你的胃都撐得隱隱作痛,你的貪吃相在親朋同事面前丟盡了臉,你仍會繼續吃下去。原來,你的身體在分泌內源性鴉片樣物質,阻止了上述不良感覺。
有很多科學家已經證實,當我們人在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的時候,比如當我們吃巧克力的時候,我們痛苦的反應會降低。
這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吃完一頓大餐之后,還能放任自己再吃點心——我們越吃,對痛覺就越不敏感。近年來研究發現,肥人血液和大腦內的“內源性大麻素”水平比一般人高。吃快餐就能讓人持續產生這種物質,它能舒緩我們吃得過多時身心不適的感覺。
我們的大腦是在食物短缺的時代進化而來的,因此遺傳決定了我們在任何時候,無論找到什么食物,都要盡可能多吃,才不至于被自然淘汰。于是,人類的食欲就變得過于旺盛。神經科學的實驗證實,人們還會無意識地阻止別人拿走自己的食物。新研究還發現,即使食物已經變質,或者看上去不好吃,但只要很方便就拿得到,我們就一樣會吃得過多。
美國“精準營養”機構推出了簡單易行的“雙手控制食物熱量新指南”。該指南指出,手的大小與身體大小、肌肉及骨骼等密切相關。因而,每個人的雙手其實就是極具個性化的食物攝入量佳“量器”。
1、蛋白質
蛋白質的攝入量我們必須應該嚴格控制的,一般情況下,男女每頓飯攝入大概分別攝取2個掌心和1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其量應與掌心大小及厚度相當。包括肉類、魚類、雞蛋、奶制品及豆類等。
2、蔬菜
男女每餐攝入量分別為2拳和1拳大小,蔬菜的厚度及直徑與拳頭相當。包括西蘭花、菠菜、生菜、胡蘿卜等。
3、碳水化合物
男女每餐攝入量分別為一捧和半捧。包括谷類食物、淀粉類食物等。
4、脂肪
男女每餐攝入量分別為2個拇指和1個拇指大小(圖④)。包括食用植物油、黃油、堅果油和植物種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