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蛋清把蛋黃丟掉好不好
很多人不敢吃蛋黃,是因為蛋黃中含有相當多的膽固醇。對于中老年人和高血脂癥患者來說,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應當控制在300毫克以內。然而,蛋黃中的膽固醇實在很多,只要吃一個雞蛋,便可得到二百多毫克的膽固醇,給其他動物性食品留下的空間就不太大了,只能再吃100克雞肉或里脊肉。如果再吃海鮮、內臟和富含脂肪的豬肉等,肯定會突破標準。除了真正需要控制血膽固醇的中老年人,很多年輕女性也把膽固醇和肥胖等問題聯系起來,不敢食用蛋黃,讓寶貴的營養素白白浪費。其實,含有膽固醇的食品不一定脂肪含量高,膽固醇也不會給人體帶來過多的能量,和肥胖并無關系。如果不吃蛋黃的話,又何必要吃雞蛋呢?倒不如直接吃豆腐,其中不僅含有大量蛋白質,還能提供蛋白中所沒有的大量鈣質,也減少浪費。
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鈉,加熱后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物——谷氨酸鈉,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純正的鮮味。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因此,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
生雞蛋更有營養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營養。生雞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癥”。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質才變得松軟,才更有益于人體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