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我國古代醫學,中醫養生以其特有的治療功效一直流傳至今。我們知道西醫有西藥,那么我們中醫有中藥,中藥中有一種叫藥膏,它比較特殊,它不是用來口服的,它是用來貼的,但是它的功效卻毫不遜色,現在就讓我們有請中醫養生專家王國瑋給大家講解下中醫藥膏的獨特之處吧!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1平衡陰陽
中醫認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也就是說疾病發生、發展,均為受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導致陰陽失調,從而形成陰陽的偏衰或偏勝的病理狀態。利用藥物的偏勝之性,補其偏衰,抑其偏盛,糾正人體陰陽的不平衡,是制訂膏方上服藥的主要原則。如對于陰虛所致的虛熱證,方中用滋陰藥補陰;對于陽虛引起的虛寒證,則以溫陽藥以補陽。陰陽兩虛者,就當陰陽兩補。而對于陽邪過盛所致的實熱證,用寒涼藥物清熱;對于陰盛所致的寒實證,則用溫熱藥祛寒。
2調和氣血
中醫中氣血是陰陽的主要物質基礎,又是人體生命活動基本的物質基礎。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血氣未并,五藏安定,若“氣血不和”則“百病乃變化而生”,表明氣血不和是導致陰陽失調重要原因。通過膏方來調理氣血,使周身氣血流通,生化有源,達到氣血充沛,精力旺盛,健康長壽的目的。
3扶正祛邪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可見正氣虛損是人體發病、衰老的重要因素。膏方能補氣養血,提高機體免疫力,扶植體內“正氣”,改善內環境,減少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但膏方并非單純補劑,還包含救偏卻病之義。膏方的“補”應理解為“刪有余、補不足”,寓“固本清源”為一體。膏方作為一種劑型,與其他劑型一樣,遵循辨證論治法度,兼顧祛邪治病。
4培補五臟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與臟、臟與腑、腑與腑之間在生理上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當某一臟腑發生病變時,會影響別的臟腑功能,甚至同時發生病變。膏方屬于大方、復方,不僅能調補某一臟腑,還能綜合性調理臟腑,使臟與臟、臟與腑、腑與腑之間的關系逐步趨向平衡、協調,終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注意事項
膏方在整體的調理和治療上都是見效的,其中平衡陰陽、調和氣血、扶正祛邪和培補五臟的幾種是膏方功效中重要的幾點。
本期嘉賓介紹
王國瑋
王國瑋,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出身于中醫世家。1987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主要工作經歷:1987—1996年在北京中醫醫院兒科從事臨床工作;1996年—2000年在北京中醫醫院肝病科任主任,主要從事肝病的臨床治療與研究;2007年至今任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
近年來,在臨床實踐的同時發表了大量科普文章、普及醫學知識,先后在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中醫人民廣播電臺、北京廣播電臺、人民日報、健康報、法制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多家媒體發表科普文章300余篇,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聘為百家醫學顧問。
近年來還致力于“亞健康中醫調理”的研究及“健康管理”、中醫進社區的嘗試等醫學管理,取得了顯著成績。
膏方是什么
膏方,又叫膏劑,以其劑型為名,屬于中醫里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藥組成,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理論,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好季節,而冬令進補,更以膏方為佳。
現在在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如龜苓膏,茯苓膏等,就是一種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