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喜歡太極拳,的確太極拳是很放松的一門健身方法哦,大家是否知道太極拳的特點那我?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太極拳吧,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呢。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是綜合了歷代各家拳法,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了古典哲學和傳統的中醫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內外兼練、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博大精深的武學中,它自成體系,有其獨特的拳、械(刀、劍、槍、桿)、推手、散手、對練等的演習方式以及比較完整的武術理論。其特點是正、穩、松、柔,剛柔相濟,蓄發相變,綿綿不斷,靜如山岳,動若江河,太極拳是意識(心)、呼吸(息)、動作(身)三者緊密結合的運動。
運動時要求心靜神聚,舒松自然。所有運動過程都包含陰陽對立的統一,“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中求靜,不尚拙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如環無端,綿綿不斷;呼吸根蒂,氣沉丹田;專氣致柔,純任自然。”因此,后人假借太極生兩儀的古代哲學觀念來形容與解釋這種拳法的內蘊,并名之太極拳。
其實太極與太極拳本無關系,二者不能等同。這種拳術的主體是八門五步——搠、捋、擠、按、采、捌、肘、靠八種手法和進、退、顧、盼、中定五種步法、眼法、身法,共同組成拳架招式。運動過程講究意、氣、勁三位一體,亦即意到氣便到,氣到則勁隨之。強調“意在身先”、“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斷而復連"這樣一種意識、呼吸、動作三者緊密結合的武術運動就是太極拳。
太極拳與中國古代道家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太極拳形架之源,與道教科儀踏罡步斗極其相似,其間“禹步”之術是中國古老的養生術,道教法術中的禹步,即為今天的八卦步、太極圓環步的雛形。太極拳理論,直接來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繼承和發展老莊道家思想,在重生貴生、尊道貴德宗旨指導下,有一系列養生修身煉己、以求長生久視的?土豆ΨāT諤???校?枇Υ蛄Γ?“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柔弱勝剛強”都來源于老莊哲學,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松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這種運動既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高級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健身方式,現在很多的老人喜歡上了太極拳這一運動,每天早上晨跑都可以看到公園里有老人打太極拳。太極拳,不僅受到老年人的喜愛,現在,連年輕人,想要得到健康保健的人,也開始關注起太極拳來了。對于太極來講,許多人看似會比劃兩下,有模有樣,可是實際上卻離太極的精髓差老鼻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享一下,如何才能打好太極拳?
一、意念足而力莫發:太極講究的就是用意念去帶動全身,絕對不是用力來帶動全身。打太級的時候,要柔,用心和腦結合起來,下發指令給身體,用意念的力量讓氣行走,從而帶動身體的運動。
二、雙腿求虛實結合:太極的大特點就是陰陽,虛實結合。對于雙腿的力道來講,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練太級的時候,一腿用力時,另一腿就得虛,即左腿用力則為實,而此時右腿就為虛。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太極。切忌,不能雙腿都實而踩力。
三、氣沉丹田順氣血:打太極的時候,注意要把氣往自己的小腹部位走,而不是指人體的外生殖器那里。當身體下沉,涵胸然后松腰,這樣氣就集于小腹部了,這個時候,再起,運動,氣往肺部走,上升的整個過程,就是順氣血的過程。
四、輕落雙足妨震動:太極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在運動過程中,落腳的時候,不管是哪一只腳,落下來的時候,都要輕落,不能大力,否則全破壞陰陽之勢,讓身體得到震動后,導致練太級時候的前功盡棄,因為太極講究柔靜。
五、上亦動則下相隨:太極講究一個律,也就是上若動的時候,下則跟著就要動,上下要結合起來,才算是一整套的動作。足動,腰動,手動,頭動,眼神跟著動,這樣,一氣呵成。
打太極拳對身體帶來的好處
太極拳,是綜合了歷代各家拳法,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的拳術。練習太極拳時一方面可鍛煉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那么,打太極拳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1、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2、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我們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
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鐘),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功能。
3、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4、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5、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經過多年來的研究考證,長年練習太極拳可以治療多種慢性疾病,比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和心臟病之類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