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會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梢?strong>牙齒保健對我們來說是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么哪些行為會影響牙齒的健康呢?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良習慣,都會對牙齒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威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誤區吧。
誤區1:飯后立刻刷牙
人們用餐時吃的大量酸性食物會附著在牙齒上,使牙齒表面的牙釉質軟化,甚至與牙齒軸層中的鈣、磷分子發生反應,將鈣、磷分離出來,牙齒會變得軟而脆。此時刷牙會破壞牙釉質,損害牙齒健康。餐后刷牙,至少要等半小時后再刷牙,這時牙齒的保護層已恢復,刷牙就不會損傷牙齒了。
誤區2:勤刷牙就可以預防牙病
只有正確的刷牙方式才可以有效預防牙齒疾病。多數人刷牙采用錯誤的橫拉鋸式法,這也是我國口腔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正確的刷牙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垂直旋轉法,另一種是水平顫動法。
誤區3:刷牙時間越長越好
每天刷3次牙,每次2-3分鐘是理想的做法。刷牙不可太使勁,并要在專業牙醫指導下規范操作,因為輕柔規范地摩擦即可除去牙垢,太用力反而會損害牙齒。
誤區4:漱口水天天使用更清潔
漱口水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口腔異味,并不能把牙齒上的菌斑刷掉,而一些細小的縫隙還是會殘留食物,更不能起到治療牙周病和齲齒的作用。此外,健康人的口腔里也存在一些正常菌群,不少漱口水中含有消炎成分,抑制某類口腔菌群的正常存在。在此情形下,口腔內其余菌群可能不斷增多,導致天然環境下人體口腔菌群比例失調,反而不利于口腔健康。
誤區5:每個人都適合“叩齒保健”
一天兩次每次叩齒50-100次,對于一些牙體缺失缺損的人來說,在存在咬合創傷和咬合紊亂的情況下,如此頻繁的叩齒會造成或加重顳合關節的負擔,長期如此甚至會使顳合關節因超負荷勞損而病變致顳合關節紊亂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