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肝為養生工作的重點,除了進行飲食調養外,中醫刮痧能不能幫助養肝呢?刮痧是件講究的事,取穴特別重要,今天萬家燈火養生請來張秀勤女士,教大家刮哪些穴位能起到養肝的作用!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張秀勤
張秀勤教授系中國中醫研究院華佗學校教授兼副校長,北京市東城區華佗職業技能
培訓學校副校長。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刮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國際健康美容行業發展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勞動部“保健刮痧師”職業技能標準審定專家和標準教材編委。
張秀勤簡介:職業醫師,健管家。全息刮痧及全息經絡刮痧美容健康法創立者,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副會長、首席刮痧專家,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首席專家,國家勞動部保健刮痧師職業技能定標專家及教材編委,中國國際健康美容行業發展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東城區華佗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教授、副校長,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多家電視臺欄目主講專家,被譽為“中國美容保健刮痧第一人”。
養肝刮痧的方法
除了睡覺之外,養肝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肝經的通暢。通暢的肝經是氣血流動的基礎,只有肝經通暢,血液才能得到充分的殺毒和過濾,也只有這樣,肝才能養好。
那么,通暢肝經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刮痧。經常用刮痧板刮拭兩肋部,從期門、章門開始,經過腹部兩側,從腿部內側一直刮到腳背太沖、行間、大敦止。這樣一條經絡刮下來,對于保持肝經的通暢,氣血的正常循環非常有好處。
治肝三步曲--三步解決中醫肝系病癥的方案
三步曲主要取后背的背俞穴和胸腹部的募穴以及肘、膝以下的本經穴(五俞穴為主)相配合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背俞穴是五臟六腑在背部的"窗口",五臟六腑的氣都匯集在此;而募穴則是臟腑之氣匯集在胸腹部的腧穴;本經穴(五俞穴為主)則是采用遠端取穴的原則,取每條經絡肘、膝以下的穴位。三者互相配合,綜合治療各個臟腑出現的問題。
所以,治療肝系病癥用刮痧、拔罐的方法在三個部位施術就可以了。當然,這里還要強調一點就是,因為肝與膽相表里,所以中醫在治肝的問題時,常常肝膽同治。
第一步:背俞穴
肝臟之氣匯集在背部的腧穴是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分)。因為是刮痧,所以只要找到大概的位置,手掌心緊貼刮痧板,和背部皮膚呈45~90度,從上至下用合適的力度進行刮拭就可以了。
第二步:腹募穴
以期門穴為中心在兩肋部進行刮痧、拔罐(留罐)。期門穴是肝之募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同時,用中醫三焦定位的方法,肝膽居兩肋部,在這里刮拭,可以更好地疏通肝膽。在胸腹部進行刮痧時,要從中心往兩側刮拭,也就是一種橫向刮拭法。
第三步:下肢穴
重點刮拭太沖穴和行間穴。太沖是肝經的原穴,也是引氣血下行,防治肝陽上亢的重要穴位,在第1、2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行間穴是肝經的滎穴,第1、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滎穴是火穴,主要應用于發熱病證,這兩個穴結合起來對于肝氣郁結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一般來說,肝的問題,用以上三步即可解決。如果疊加有其他癥狀比較突出的,就可以在以上三步外加一個或幾個穴位(部位),以增加效果。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