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簡化太極拳大家有沒有學過呢?據小編了解到現在的大學生都在學習太極拳呢,其實太極全還是很有意思的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太極拳24式之太極拳分解動作,希望大家喜歡。
簡化太極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推行的簡易太極拳套路。為了便于在廣大群眾中推廣太極拳,1956年在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刪去繁難和重復的動作,選取24式,編成“簡化太極拳”。為了滿足群眾練拳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在1979年又吸取陳式、楊式、吳式和武式太極拳之長,編成“48式簡化太極拳”。
第一組
一、起勢
左腳開立兩臂前舉屈膝按掌
身體自然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向前平看。
兩臂慢慢向前平舉,兩手高與肩同寬,手心向下。
上體保持正直,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兩掌輕輕下按,兩肘下垂與兩膝相對,眼平看前方。
二、左右野馬分鬃
1、左野馬分鬃
稍右轉體 收腳抱球 轉體上步 弓步分手
2、右野馬分鬃
后坐撇腳 收腳抱球 轉體上步 弓步分手
3、左野馬分鬃
后坐撇腳 收腳抱球 轉體上步 弓步分手
三、白鶴亮翅
稍右轉體 跟步抱球 后坐轉體 虛步分手
(1)上體微向左轉,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劃弧,手心轉向上,與左手成抱球狀,眼看左手,右腳跟前進半步,上體后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體先向右轉,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
(2)左腳稍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再微微向左轉,面向前方,兩手隨轉體慢慢向右上、左下分開,右手上提,停于右前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右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太極拳對于身體各部位姿勢要求
太極拳,是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拳術。太極拳,每一個動作圓柔連貫,每一式都是綿綿不斷,猶如太極圖的拳術。太極拳各部位是怎樣要求的呢?讓我從身體的各個部位說起吧!
先說頭,頭自然是不能搖搖晃晃,歪歪斜斜,要保持所謂的“虛領頂勁”,這個可是所有太極流派都遵循的要旨。立身中正,眼不要斜視,自然平視就好,嘴要閉上,不要張開,也不用很閉,舌頭抵住上顎。
再說頸,不能僵硬是必須的,要自然;不能歪著,豎直好。該轉動的時候就轉動,要靈活。
太極拳對于身體各部位姿勢要求
接著說“肩膀”,不要“上聳”,不要“前拱”,也不要“后擴”,還是那句話:自然。
接下來說“上肢”。上肢需注意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肘”,另一個是“腕”。肘要自然的彎曲,自然的沉墜,防止僵硬,防止上揚;腕講究的是“塌腕”,勁力要貫注其中,不可松軟。
再說“胸背”。胸要舒松微含,不要故意“外挺”,也不要故意“內縮”;背要“拔背”,是指舒展伸拔,不要“弓背”,也不要“駝背”。
接下來繼續說“腰脊”。腰要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要“前弓”,也不要“后挺”;脊要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的端正與自然。
然后是“臀部”,做到所謂的“斂臀”。顧名思義,臀要向內收斂,不能外突。
再然后是“胯”,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部分,要松正含縮,這樣使勁力能貫注下肢,不能歪扭,也不能前挺。
后是“腿”。人們都說功夫是從蹲馬步開始的,蹲馬步是基礎的東西。一般基礎的也是重要的。萬丈高樓平地起肯定需要一個良好的地基。腿部一定要穩,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穩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這就是對腿部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