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前后,天氣明顯變暖,飲食上應由冬季的濃郁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可多食用新鮮蔬菜以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油膩食物以及動物脂肪類食物盡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等也應少吃。
“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有收斂的特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這時要多吃甜,少吃酸,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中醫師說。
春筍、芹菜等粗纖維蔬菜對腸胃蠕動有很好的效果,有助于新陳代謝,可以適當多吃。其他諸如韭菜、干香菇、山藥、牛肉、帶魚、鯽魚等食物,有助于陽氣生發,也很適宜。桂林人愛吃的酸筍、酸辣椒、酸蘿卜等酸味食物則要少吃一點。
吃梨可潤燥
驚蟄時氣候仍然比較干燥,人們很容易口干舌燥,出現感冒、咳嗽、咳痰等情況。這時不妨多吃些梨,可達到清熱養陰、潤肺止咳、生津化痰的效果。
梨的吃法很多,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川貝燉梨對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會反傷脾胃;對于脾胃虛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滋陰潤燥的食物有很多,具體選擇吃什么,還是要根據自身體質來決定。”中醫師表示,除了梨以外,白木耳、蜂蜜、枇杷、銀耳、蓮藕等食物也有不錯的潤肺健脾效果。
春雷響,萬物長。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這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春耕大忙季節。
驚蟄注意預防多發疾病
一、防感冒和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