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鄧鐵濤養生秘籍·親熱時怎樣“做”讓你更長壽 ·12貼士助你溫暖過冬
每個人都想長命百歲,但不是人人都有這種機會。長壽講究人時、地利與人和,日常生活習慣、飲食規律和心態都直接影響到壽命!有10種人天生就是長壽命,你是否位列其中?世界長壽的人是如何活到200歲的,對于日常養生保健有何講究與要求?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大約每一萬人中,就會有一個人的身體衰老速度很慢,有望活到100歲,而長壽的人們大致可劃分為十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自己是否屬于這十類人之一吧。
一、家有長壽明星
家族譜系中長壽的親戚越多,你體內長壽的基因就越多。如果你的爺爺奶奶活到了90多歲,甚至100多歲,恭喜!你長壽的幾率要比別人大得多!已經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如果你的親屬長壽,那么你長壽的幾率也會增加,而且親緣關系越近,這種影響越明顯。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金力教授主持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與中國人壽命相關的DNA譜系。這一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的國際刊物《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這項研究從2007年12月24日開始,到2008年3月結束。專家組們在中國長壽之鄉——江蘇省如皋市進行“蹲點”研究。金力認為,從遺傳學角度分析,長壽是可以遺傳的,而且主要是從母親處遺傳,也就是說,如果母親長壽,其子女長壽可能性較大;如果父親長壽,其子女未必長壽。
因此,如果你的姑姑長壽,叔叔長壽,外公長壽,阿姨長壽……你當然也可能長壽;但是如果你的兄弟姐妹長壽,你沾的光會更多!此外,美國波爾斯博士研究稱:如果你有兄姐是百歲壽星,那么你活過百歲的概率將是常人的17倍。
二、走路快
走路速度越快,距離越長,體力的持久性也就越長,有望長壽。匹茲堡大學的學者綜合回顧了9項不同的研究成果,分析結論為: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的可能性就會降低12%。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老人每周三次快步走,可提高記憶力測試成績,增大負責記憶形成的大腦海馬區,延遲甚至逆轉老年人腦萎縮風險。
負責該研究的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克爾克·埃里克森表示,老年人的大腦是可以改變的,更驚人的是,為期1年的中等強度鍛煉不僅會緩解腦萎縮,而且可以逆轉腦萎縮。研究人員發現,大腦海馬區增大多的老年人,其大腦神經營養因子(與大腦健康密切相關的血液生長因子)水平也相對更高。紐約市孟特菲爾醫療中心衰老心理學專家蓋里·肯尼迪博士表示,即使步入老年,大腦海馬區也會繼續產生新的神經元。鍛煉可促進神經生成,或者促進神經干細胞轉化成成熟的發揮作用的神經元。
埃里克森教授表示,鍛煉不僅有助于防止一般的智力減退,而且可以防止老年癡呆癥。然而,如果每周鍛煉3天就可改善大腦功能,那么每周6天豈不更好?跑步是否比快走更好呢?這些細節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三、朋友多
美國加州拉西拉大學萊斯利·馬丁認為:長壽的可能性更多的存在于那些積極參加民間活動、社區公益性活動、志愿者行動和多與家庭成員、朋友、同事交往的人群中。
如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意識到友誼和社交網絡對人們總體健康的重要性。澳大利亞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發現,跟朋友少的老年人相比,那些經常高朋滿座的老年人死亡的幾率少22%。去年,哈佛大學的研究者發現,隨著人年紀漸長,牢固的社交紐帶可以提高大腦的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