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很多人對于體重是耿耿于懷,那大家知道自己的體重長在哪、體重指數又是多少嗎?今天就來看看專家是怎么說的吧,不是太了解的親們快來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體重指數
BMI是Body Mass Index 的縮寫,BMI中文是“體質指數”的意思,是以你的身高體重計算出來的。BMI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世界衛生組織(WHO)也以BMI來對肥胖或超重進行定義。
身高體重指數這個概念,是由19世紀中期的比利時通才凱特勒先提出。它的定義如下: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數值
兒童的BMI數值并不單單適用于成年人。對于成長中的兒童,我們亦可利用他們的BMI值來推算他們是否超重。以上的BMI計算式亦適用于2-20歲的人,但他們的過重及過輕指標,并非由一個固定的BMI值決定。這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兒童有不同的成長速度,若使用一個固定數值,容易做成錯誤判斷。
很多國家及地區每年都會為當地的兒童作身高和體重的統計。這些統計數據,都可以轉化成為BMI值,從而再統計出當地兒童的BMI值分布。根據這個分布,地方健康政府可以推算出當地兒童的過重及過輕指標。一般來說,都會采用統計出來的平均BMI值及其標準差值,再計算出其常態分布的高5%及低5%作為過重及過輕指標。另一方面,其BMI值位于常態分布的85%-95%區段的兒童,他們都有超重的危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下的標準,亞洲人的BMI(體重指標BodyMassIndex)若高于22.9便屬于過重。亞洲人和歐美人屬于不同人種,WHO的標準不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情況,為此制定了中國參考標準:
體重指數大于等于24為超重,大于等于28為肥胖;男性腰圍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圍大于等于80厘米為腰部肥胖標準。
國際上通用體重指數(BMI)來衡量肥胖。體重指數等于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腰圍是衡量腹部肥胖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反映了腹部脂肪蓄積的程度,而腹部脂肪的蓄積與一系列代謝異常有關。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的這項匯總分析報告表明:體重指數增高,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率也會隨之上升,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體重指數每增加2,冠心病、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相對危險分別增加15.4%、6.1%和18.8%。 一旦體重指數達到或超過24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異常等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概率會顯著增加。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體重指數”(bmi)計算:在中國每年有超過1.2%的成年人變得超重或肥胖,這個數字比發達國家和除了墨西哥以外的發展中國家都高;那么怎么才算是肥胖呢?目前評判標準體重的常用的方法是計算“體重指數”(bmi),是一項比較準確且被世界廣泛接受并采納的計算標準體重和評判體重狀況的方法。“體重指數”(bmi)的計算方法:“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如體重70公斤,身高1.7米,bmi=70÷(1.7×1.7)…
本期嘉賓介紹
何裕民,浙江義烏人,腫瘤治療專家。曾獲全國杰出青年中醫、上海市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青年教師等殊榮,在國際心身醫學、腫瘤臨床及中醫基礎理論等領域享有崇高學術聲譽。
中華醫學會理事兼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醫學哲學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醫學心理學》主編、《醫學與哲學》雜志副主編,國家科技部“十一五”重點支撐項目亞健康課題組第一負責人,國家級規劃大學教材《現代中醫腫瘤學》主編,世界杰出華人成就獎獲得者。
何裕民教授潛心腫瘤研究與臨床治療三十多年,積累了萬余例病例,在臨床實踐方面,對晚期腫瘤患者及老年患者尤其對胰腺癌、腦瘤、惡性肉瘤等難治性腫瘤的治療療效顯著,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受到了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國內外腫瘤學術界、國內外媒體,如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鳳凰衛視、美國僑報、歐洲時報等多方面的高度重視,引領著現代中醫走向世界,造福眾多腫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