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時節的保健養生
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秋燥”能燥邪傷人,耗人津液,而出現口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可適當地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滋陰益氣的中藥,如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飲食亦要清淡。
秋分時節的保健養生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宜忌。陰氣不足而陽氣有余的老人,則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痰濕質人應忌食油膩;木火質人應忌食辛辣;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論是哪種人,其實質都應防止實者更實,虛者更虛而導致陰陽失調。
寒露時節的保健養生
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秋季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陰氣。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少食辛辣之品,同時可增加雞,鴨,牛,魚,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保持良好的心態,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霜降時節的保健養生
協調平衡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理論之一。霜降之時已經進入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屬金,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系上,則應以平補為原則,在飲食中當以食物的性味,歸經加以區別。秋季是易患咳嗽的季節,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復發或加重的時期。秋季適宜的水果膳食有梨,蘋果,白果,洋蔥等。
立冬節氣的保健養生
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可選食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卜,木耳,豆腐等。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不可盲目“進補”。注意保暖。
小雪節氣的保健養生
小雪節氣的前后,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除注意保暖外,精神心理狀態要保持樂觀,節喜制怒,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清代醫學家吳尚說過:“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也。”除此之外的飲食調養也不容忽視,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說:“食能祛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適宜的水果膳食有香蕉,芹菜炒香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