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是中國傳統農歷,它影響中國幾千年的農事活動。從小我們就背過二十四節氣歌,對于24節氣你到底了解多少?中醫提倡順應時節養生,應節氣之變化及時調整飲食起居,那么24節氣養生怎么做?下面讓我們隨著二十四節氣古畫欣賞,再好好學習24節氣養生法吧!
節氣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如今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立春
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下一頁與您共賞24節氣之雨水、驚蟄、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