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重大事件:早在出生后不久,孩子就能對你的聲音有所反應;但是直到4~6 個月大,在沒有被其他事情吸引的前提下,你叫他的名字他才能明確地轉向你,這時他也能夠對某一方向的聲音產生回應。
為什么很重要:這是判斷聽力發育是否異常的一個信號。事實上,如果孩子出生時聽力沒有問題,后來發生問題的情況也可見到。其中,感冒、躺臥喂奶造成異物進入咽鼓管,引發反復發作的中耳炎;應用耳毒性藥物是引起聽力困難較為常見的原因。
新媽媽應該知道的:聽和說是聯系在一起的,如果6 個月時頭不能轉向聲源,8 個月時還不能咿呀學語。盡快帶他去醫院耳鼻喉科請醫生進行聽力檢查。
寶寶對聲音及言語發育過程
很多孩子家長對自己寶寶的言語發育不太了解,不知道孩子在各個階段的發育過程,寶寶從出生以后到能開口講話,到底是一種什么過程哪,下面的介紹應該非常詳細,自己的寶寶情況怎么樣,對照一下下面的情形比較一下,大概可以判斷出寶寶的聽力情況。
寶寶出生時耳朵鼓室無空氣,聽力差。 出生后3~7天聽覺已相當良好,在覺醒狀態下聽到聲音后轉動眼和頭去找聲源;聽到突然的響聲后兩臂屈曲抱在胸前,四肢抖動并做出眨眼動作。
1個月:聽到與自己講話時,有應答性微笑;不同原因導致的哭鬧聲音出現不同。
2個月:聽到聲響,頭會轉向耳旁的發聲物,但分不清聲響來自于這一側的上方還是下方;大人用語言引逗時能夠聽到,并做應答式的回答,如“哦”“啊”“唉”等。
3個月:聽到聲響時,頭轉向聲源一側,眼注視同方向;與嬰兒說話時,能應答性發出“咯咯”聲、“咕咕”聲。
4個月:在小兒的側耳后大約15厘米的地方用搖鈴,能轉過頭向發聲的方向去尋找聲源;能夠分辨熟悉和不熟悉的聲音,聽到母親的聲音特別高興;咿呀學語,發“ah-ge”、“ah-goo”、“咂”音,自言自語;
5個月:來自耳下方的聲響,頭先轉向聲響一側,然后再朝下看;能發出某些音節。
6個月:當大人叫寶寶名字時,聽見后會轉向呼叫人并友好地微笑,表示應答;已經能夠感知習慣的語聲,如知道自己的名字;能夠模仿聲音,發出“da”、“ba”的聲音,哭時發“m、m、m”聲音。
7個月:左右對來自耳上方的聲響,頭先轉向聲響一側,然后再朝上看;并能區分問句與敘述句的語調;能發“ma ma”、“ba ba”等雙音節。
8個月:可逐漸根據聲音來調節、控制行動,逐步學會傾聽聲音;逐漸能夠聽懂幾個字,包括家里成員的稱呼;開始以聲音表示需要。
9個月:對來自耳下方或上方的聲響,頭呈弧線轉向聲響處;能夠理解簡單的語言;有意識地喊爸爸、媽媽。
10~12個月:能夠隨著音樂擺手,并能尋找視野以外的聲音;能夠和大人一樣去判斷聲音的來源,并開始增強對詞語的感覺能力;會說一個字的音,如“拿”、“好”、“壞”等。
15個月:用手勢表達需要,開始說沒有語法,別人聽不懂的話。
18個月:會說出自己的需要,能指出自己及親人的眼、鼻、口、頭、發、手、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