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薩拉·康拉思博士研究發現,真心實意地幫助他人可以增壽4年。但是如果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幫助他人,則沒有增壽效應。康拉思博士表示,給他人無私的幫助可以激發自身體內的“護理行為系統”,進而降低壓力激素,促進“親密激素”等有益身體恢復的激素分泌。
六、勤奮
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里德曼的研究發現,工作勤奮并在工作中體現人生意義的人壽命長。過早退休而無所事事不利于延年益壽。事實上,一些退而不休的人更長壽,但是退休后工作不宜太過努力或投入。
七、對新事物持開放心態
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很多百歲老人能夠使用電子郵件,通過網絡搜索舊日老友,甚至在網上約會。新事物、新科技有助于老人鍛煉大腦,同時增強老人社交。
八、對衰老坦然接受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貝卡·萊維博士新研究發現,對衰老持積極態度的人更長壽。18歲之前對衰老表現出負面態度的人,60歲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會增加兩倍。
怎么樣,大家一定沒想到吧,性格竟可以增加壽命,那么,人的壽命怎樣才能盡可能地延長?怎樣才能成為長壽的人呢?
法國人類健康研究院的丹佛·凱羅博士綜合提出的17個延長壽命的論點:
量體重
生活中要注意你的體重,要經常稱稱體重。因為過于肥胖或消瘦都會減少你的壽命。
少喝酒
喝酒過多會使人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結腸癌的可能性,同時還能使血壓升高,導致患心臟病、心肌梗塞。
不抽煙
抽煙很可能會使你減少10年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