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現在很多人的體征,但是有些人看起來并不胖,但是還會有一些胖人患有的疾病,那么肥胖的標準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北京衛視養生堂視頻請到了專家何裕民來跟我們說說肥胖的標準,以及如何預防肥胖,一起去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肥胖的標準
依照國際慣例,目前采用體重指數(BMI)、身體脂肪百分比、超重度三種方法來衡量、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但這三種方法都不能精確地說明肥胖對身體造成危害的問題。因為脂肪是分布在人體各處的,歐洲人與亞洲人體型不同,亞洲人的脂肪不僅易累積于腹部,內臟更是容易吸引脂肪前來“進駐”。內臟部位體脂越多,對健康的威脅越大。而上述三種指數都不能反映出脂肪究竟長在哪里。
就中國人的特點而言,判斷肥胖應該加入健康風險這一新概念。內臟積存的脂肪比較危險,因此,判斷肥胖好能加入這一因素。根據二十多年的臨床研究顯示,腰臀比較能反映出內臟脂肪分布的嚴重程度。所以,在除用體重判斷之外,腰臀比不容忽視。
較為理想的測驗方法是先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計算出一個人的BMI值,然后用腰圍除以臀圍(W/H),得出數值后再與根據年齡性別在與標準數值相比較,若自身數值大于標準,則表示存在并發癥因子。再根據BMI值和有無并發癥因子兩項指標,查出自己的健康風險與肥胖程度。
例如:一個身高170厘米、體重90公斤、腰圍102厘米、臀圍105厘米的42歲男子,其BMI值應為31.1(公斤/平方米),屬于“Ⅰ級肥胖”;患者W/H值為0.97,由于0.97>0.95,所以患者屬于“有”并發癥因子,根據BMI=31.1(公斤/平方米)和“有”并發癥因子,由標準數據中得知該患者具有“高”健康風險。
肥胖人口日見增多,全球已達12億。聯合國環境調查組織--世界觀察協會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表明:肥胖正在成為世界范圍的一個主要問題,與80年代相比,全世界超重人數大幅度增長,已有12億人口。美國有55%的人超重,23%的成人肥胖,20%的兒童肥胖或超重。在英國,有1/5的婦女和1/6的男性肥胖;45%的男性和33%的婦女超重。
在西方國家,每年花在肥胖癥上的支出占醫療總支出的2%至5%左右。
據我國有關部門公布的數字,我國肥胖人口已達7000萬左右,占總人口的5-4%,我國城市人口中有17%是肥胖者,北京市肥胖人口占總人口的30%多,中國的兒童有51%是肥胖者。
肥胖是病,不只是超重
依新觀點來看,肥胖已不應該被單純視為身體脂肪含量過多。其實,它是一種以身體脂肪含量過多為主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夠合并多種疾患的慢性病。
針對目前肥胖的成因,治療的目的就不該定位在“去除體內多余脂肪并防止其再生”,而應該被看作是將患者由“肥胖功能狀態”轉變為“正常功能狀態”,并長期維持。所以,減肥除了減少熱量攝入外,保證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和保護人體各項功能正常運行是必須遵守的,否則就會鑄成大錯。已被清出市場的芬氟拉明等藥物正是明證。
患者是否需要治療應該根據其肥胖情況及其健康風險確定。具有“中”健康風險的“肥胖前期”患者應該進行減肥;具有“高”、“極高”健康風險的“肥胖”患者應該進行積極減肥;具有“低”、“極低”健康風險的“正常”成年人不需要減肥。鑒于青年人較老年人具有較高的健康風險,建議數值接近“中”健康風險和接近“肥胖前期”的青年人,應該考慮減肥。但是,應該指出,一些具有“極低”健康風險、BMI<21.5(公斤/平方米)的女青年經常進行反復減肥,這會損害身體健康。
本期嘉賓介紹
何裕民
何裕民,浙江義烏人,腫瘤治療專家。曾獲全國杰出青年中醫、上海市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青年教師等殊榮,在國際心身醫學、腫瘤臨床及中醫基礎理論等領域享有崇高學術聲譽。
中華醫學會理事兼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醫學哲學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醫學心理學》主編、《醫學與哲學》雜志副主編,國家科技部“十一五”重點支撐項目亞健康課題組第一負責人,國家級規劃大學教材《現代中醫腫瘤學》主編,世界杰出華人成就獎獲得者。
何裕民教授潛心腫瘤研究與臨床治療三十多年,積累了萬余例病例,在臨床實踐方面,對晚期腫瘤患者及老年患者尤其對胰腺癌、腦瘤、惡性肉瘤等難治性腫瘤的治療療效顯著,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受到了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國內外腫瘤學術界、國內外媒體,如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鳳凰衛視、美國僑報、歐洲時報等多方面的高度重視,引領著現代中醫走向世界,造福眾多腫瘤患者。
如何預防肥胖
一:運動主要采取耐力性運動,如步行、慢跑、自行車、 游泳、球類、體操、舞蹈等。
運動不能劇烈,時間可以長一些,以消耗多余的能量,這種運動又稱"有氧運動"。 運動時間越長,能源物質中的脂肪動用就越多,同時也消耗掉多余的糖類,防止其轉化為脂肪,終達到減肥的目的。經常參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戶外運動,既能增強體質,使體形健美,又能預防肥胖的發生。
二:為預防肥胖,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是很有必要的。
合理的飲食營養,每餐不要太飽,既滿足了生理需要,又避免了能量儲備;若睡眠過多,熱量消耗少,也會造成肥胖,因此,不同年齡的人應安排和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既要滿足生理需要,又不能多睡。大約清晨四五點鐘人體釋放的維持生命活動能量比任何時候都多,無論性別、年齡,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但絕大多數人此時都在睡夢中,結果只有一部分能量被機體用來維持心臟、大腦、肝臟、腸和其他器官的活動,而不是用于肌肉組織的工作。釋放出的多余能量便轉化成脂肪組織,這樣長期下去易促使身體發胖。如在清晨五六點鐘起床參加適當的運動鍛煉,對肥胖的防治大有益處。
三:良好的情緒能使體內各系統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運行, 對預防肥胖能起一定作用。
反之,沉默寡言,情緒抑郁,會發生生理機能發生紊亂,代謝減慢,加上運動量少。就易造成脂肪堆積。
四:想苗條健壯、避免肥胖,就要采取合理的飲食營養方法,盡量做到定時定量、少食甜、多素食、少零食。
丹麥科學家發現為了鞏固減肥效果,與其嚴格控制飲食倒不如隨意飲食低脂肪的食物。丹麥一科研小組通過以上兩種方法分組觀察2年,結果隨意飲食低脂肪食物組的人平均體重比實驗前減少了約8千克,而嚴格控制飲食組平均只減少2千克。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低脂飲食減肥效果比嚴格控制飲食效果好。專家認為,飲水不足會導致肥胖,因為飲水不足的人,體內只能靠留住水分以得到補償。相反,喝足夠多的水就能加速體內水的排泄,消除水的滯留。如果人們試圖減肥而不喝足夠的水,體內滯留水分也能使體重增加。一個健康人每天喝水低限量是8杯-10杯。白開水、茶水和礦泉水是減肥者理想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