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易受到火爐、暖氣、氣候干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
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癥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癥,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郁、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并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這種現象多見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鍛煉強身
冬季適當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并補陽光照射不足。冬季起床后用涼水洗手、洗臉,這對身體有益,可“喚起陽氣”,增強耐寒抵抗力,對適應環境變化有所幫助,并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
冬季鍛煉可打太極拳或拍打功、疏通經絡功等;或做慢跑、散步、跳繩、球類等運動項目。但不可運動過量,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中鍛煉。
肉類
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較好。它們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
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內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御寒作用。
辛辣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含胡椒堿。吃這些辛辣食物可以驅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
含碘食物
海帶、紫菜、海鹽、發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
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內(除腦、腺、子宮外)絕大多數 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產熱,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循環加強,抗冷御寒。
含鐵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