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人會出現低體溫?從中醫上來說,這是有理論依據的。
原因:陽氣不足體溫低
解放軍第303中醫科主任朱峪英介紹,低體溫的人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陽氣是人體抵御外邪的能力,若陽氣足則功能狀態就飽滿,若陽氣虛則功能狀態低下,因此低體溫的人更容易患病。
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邱全則認為,陽氣不足不一定會出現低體溫,但是低體溫的人一定是陽氣不足。
邱全介紹,陽氣包括心陽、脾陽、腎陽三種,心陽不足的人,在外部環境溫度低下時血液循環阻力增加,血壓升高。脾陽不足的人,容易感到肚臍發涼,脾胃虛寒,吃生冷食物會強烈感到不舒服,出現腹瀉、嘔吐等。而腎陽不足的人腰部更容易受涼,出現腰痛或者女性月經不調等癥狀。
改善:如何讓自己的體溫從低到高?
邱全介紹,身體的體溫不僅與外部環境有關,與內部環境也分不開,要保持較高體溫,讓自己的身體保持暖和,應該做好內外兼修的工作。
首先,秋冬來臨,要注意及時添加衣物。年老體弱者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在降溫天氣要特別予以關注。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適度鍛煉。
其次,人體的腹部、腳、脖子、雙肩等4個部位不能受凍,否則易引發感冒、胃部不適、腦供血障礙及肩關節酸痛等問題。早晚出門要戴好手套、帽子,穿棉鞋,在易受凍的耳、臉、手、腳增加保護措施。
針對經常手腳冰冷的人群,邱全認為通過飲食調節情況可以得到改善。可以有意識地多吃一些羊肉、牛肉、鴨肉等具有補氣生血功效的肉類,多吃紅棗、枸杞等補氣血的中藥材,以及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等食物,都有利于加快人體代謝,增強分泌功能,可有效地改善畏寒現象。
對于甲狀腺素分泌低下的人群,可以食用一些含碘類食物,以利于促進人體甲狀腺素的分泌,對人體御寒也有一定功效。海帶、紫菜、海鮮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都是“御寒佳品”。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體溫和健康的關系哦!手腳冰涼也是體溫體現出來的一種不健康的狀況了,從體溫來了解健康,我們的身體是忠誠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