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取大蒜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將大蒜去皮,放入沸水鍋中煮1分鐘后撈出。將洗凈的粳米倒入沸水鍋中煮成粥。再將大蒜放回鍋內與粥同煮片刻即可。
功效:解毒殺蟲、下氣健胃。
適應癥:可用于治療肺結核及急性菌痢。有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病者忌用此方。
方一
白茅根、蒿草根各10克,大蔥、側柏葉各6克。各藥燒灰,研板細末,用紙包好放地上,過一夜,去火毒。用時將白藕搗汁或用蘿卜搗汁調服15克。
本方出自《簡易中醫療法》,適用于肺結核咯血。
方二
白及、百部、牡蠣、炮山甲等分。
研粉,如病灶有活動,百部加倍。每服3--5克,1日服2--3次。
本方為南京中醫學院附方,適用于肺結核者。
方三
五倍子2--3克,飛辰砂1—1.5克。將上藥加水調成糊狀,涂在塑料薄膜上敷于臍窩,用膠布固定,24小時為1次。
本方出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9.13期,適用于肺結核盜汗。
方四
健豬肺1個,生白及30克,百部、麥冬、川貝母、黃芪、甜杏仁各15克。將藥研為末,以蜜調成稀糊灌入豬肺內,將肺氣管扎住,煮熟食之。加少許食鹽,分2次服完,日食2次。
總結:雖然現代科學技術都在不斷增強,但是在平時生活中我們還是要多加注意,我們自己的身體只有我們自己清楚,所以不要讓自己生病時才去擔心、才去挽救,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