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氣溫下降,風冷干燥,身體健康應當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這個時候了解有效的冬季養生小常識是十分必要的。
御寒飲食
冬天應選食熱量較高的御寒食品。肉類,以狗肉、羊肉、牛肉為主,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提供機體熱量較多。醫學研究還發現,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氣候條件外,還與機體內某些無機鹽的缺乏有關。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葉、黃 葉、根及皮內均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因此在食用時,不要去掉這些有益的部分。人體缺鐵可以使人覺得怕冷,這時可增加吃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肝臟、瘦肉、蛋黃、黑木耳、黑芝麻、香血糯、海參等。新鮮蔬菜與肉類摻雜起來吃,則防寒的效果更好。
防寒措施
一般家庭居室,室溫宜保持在15-20攝氏度。在低溫環境中,要配備好防寒的服裝、帽、鞋、手套等。服裝、鞋、手套等應避免潮濕,保持干燥。手腳部位不可縛緊,以免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而引起凍瘡、凍傷等。
凡是有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肝臟病、胃酸過多者、胃腸功能障礙、腎功能減退、體質虛弱而常感冒者,都應避免在低溫環境下工作。
勤開窗 防冬季“缺氧”
每到冬季,有些人就會感覺呼吸不暢,感冒次數增多,甚至會出現嗜睡、反應遲鈍、疲勞乏力、精神不振、胸悶、氣短、頭痛等癥狀。這與換季時人們對外界的反應有關,但另一個重要誘因是冬季氧氣供應不足所致。
冬季氣溫低,人們呆在封閉空間里的時間大大增加,因為怕冷又不注意通風換氣,室內空氣不能及時補充和更換,空氣質量下降。加之冬季人們室外活動減少,身體缺氧就會發生,氣象醫學專家稱之為“缺氧綜合征”。如果缺氧時間太長,人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安全。
溫水刷牙
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的調查顯示,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若經常給牙齒以驟冷驟熱的刺激,長久會引起牙髓出血和痙攣,甚至導致牙周炎、牙齦炎等病癥。因此用35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含漱,有利牙齒健康,還利于清除齒縫內的食物殘渣和細菌,達到護牙潔齒、減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冷水洗臉
冬天,面部皮膚由于氣溫低的刺激,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用熱水洗臉,當時會感覺溫暖,一旦熱量散失,毛細血管又恢復原狀,這樣一漲一縮,易使面部皮膚產生皺紋。而晨起用冷水洗臉,頓時就有頭清眼明的感覺。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環,又可增強皮膚彈性。 其冬令保健作用還在于:增強機體御寒能力,預防感冒、鼻炎,對神經衰弱的神經性頭痛者亦有益。當然,冷水溫度不能太低,以略高于10攝氏度為宜。
熱水泡腳
睡前用55-70攝氏度的熱水泡腳,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體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熱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絡,加速血液循環,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凍瘡、足部靜脈曲張的患者。
靜電危害大,一“防”二要“放”
由于摩擦起電的時間極短,所產生的電流量很小,因而靜電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生命危險,但靜電對人體健康會產生許多不利影響:刺激人體皮膚,使皮膚水分減少,皮屑增多,造成皮膚干燥、刺癢。靜電積累會改變人體體表的正常電位差,影響各臟器,特別是心臟的生理過程及正常傳導,引發心臟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
結語:小編為大家介紹了一下冬季養生知識,如何度過一個溫暖健康的冬季,相信大家看過之后就知道了吧,冬季養生時要因人而異,因體質而異,希望大家都有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