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萬家燈火,冬季來臨,我們的食欲會變得很好,很多人進補有問題,就會引發膽囊炎。那么膽囊炎是怎么引起的?膽囊炎的癥狀有哪些?我們請來了專家王興國老師為我們說說膽囊相關的知識,讓我們在冬季也能夠保護好我們的膽囊!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王興國
王興國,大連市中心醫院主任營養醫師,原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營養學教授,遼寧省營養學會理事,大連市營養學會副秘書長。
1993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醫學營養學系,師從營養學家何志謙教授,是改革開放后國內早期的營養學本科畢業生之一。
近20年來,一直致力于臨床營養、營養學教學工作,并為推廣和普及大眾營養知識做著積極的奉獻,主要科普著作:《撥開營養的迷霧》《吃出健康很容易》《八大平衡決定健康》《脂肪肝飲食與中醫調養》《貧血的飲食與中醫調養》《慢性乙型肝炎飲食與中醫調養》《胃腸道疾病飲食與中醫調養》《甲狀腺疾病飲食與中醫調養》《糖尿病飲食與中醫調養》《高血壓飲食與中醫調養》《高血脂飲食與中醫調養》《痛風飲食與中醫調養》《胰腺炎飲食與中醫調養》。
膽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膽囊內結石突然梗阻或嵌頓膽囊管是導致急性膽囊炎的常見原因,膽囊管扭轉、狹窄和膽道蛔蟲或膽道腫瘤阻塞亦可引起急性膽囊炎。此外,增齡老化過程中,膽囊壁逐漸變得肥厚或萎縮,收縮功能減退,造成膽汁淤滯、濃縮并形成膽酸鹽;膽總管末端及Oddi括約肌變得松弛,容易發生逆行性感染;
全身動脈粥樣硬化,血液粘滯度增加可加重膽囊動脈缺血。膽囊管或膽囊頸梗阻后,膽囊內淤滯的膽汁濃縮形成膽酸鹽,后者刺激膽囊黏膜引起化學性膽囊炎(早期);與此同時膽汁潴留使膽囊內壓力不斷增高,膨脹的膽囊首先影響膽囊壁的靜脈和淋巴回流,膽囊出現充血水腫,當膽囊內壓>5.39kPa(55cmH2O)時,膽囊壁動脈血流阻斷,膽囊發生缺血性損傷,缺血的膽囊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加重膽囊炎進程,終并發膽囊壞疽或穿孔。
若膽囊管梗阻而沒有膽囊壁的血液循環障礙和細菌感染,則發展為膽囊積液。近年的研究表明,磷脂酶A可因膽汁淤滯或結石嵌頓從損傷的膽囊黏膜上皮釋放,使膽汁中卵磷脂水解成溶血卵磷脂,后者進而使黏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發生變化引起急性膽囊炎。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膽囊炎的癥狀
1.急性膽囊炎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和急性無結石性膽囊炎基本相同。
(1)癥狀
①疼痛
右上腹劇痛或絞痛,多為結石或寄生蟲嵌頓梗阻膽囊頸部所致的急性膽囊炎;疼痛常突然發作,十分劇烈,或呈現絞痛樣,多發生在進食高脂食物后,多發生在夜間;右上腹一般性疼痛,見于膽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膽囊炎時,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劇烈,多為持續性脹痛,隨著膽囊炎癥的進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現放射性,常見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處,乃系膽囊炎癥刺激右膈神經末梢和腹壁周圍神經所致。
②惡心、嘔吐
是常見的癥狀,如惡心、嘔吐頑固或頻繁,可造成脫水,虛脫和電解質紊亂,多見于結石或蛔蟲梗阻膽囊管時。
③畏寒、寒戰、發熱
輕型病例常有畏寒和低熱;重型病例則可有寒戰和高熱,熱度可達39℃以上,并可出現譫語、譫妄等精神癥狀。
④黃疸
較少見,如有黃疸一般程度較輕,表示感染經淋巴管蔓延到了肝臟,造成了肝損害,或炎癥已侵犯膽總管。
(2)主要體征
腹部檢查可見右上腹部及上腹中部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Murphy征陽性。伴膽囊積膿或膽囊周圍膿腫者,于右上腹可捫及有壓痛的包塊或明顯腫大的膽囊。當腹部壓痛及腹肌緊張擴展到腹部其他區域或全腹時,則提示膽囊穿孔。或有急性腹膜炎。有15%~20%的病人因膽囊管周圍性水腫、膽石壓迫及膽囊周圍炎造成肝臟損害,或炎癥累及膽總管,造成Oddi括約肌痙攣和水腫、導致膽汁排出障礙,可出現輕度黃疸。如黃疸明顯加深,則表示膽總管伴結石梗阻或并發膽總管炎的可能。嚴重病例可出現周圍循環衰竭征象。血壓常偏低,甚至可發生感染性休克,此種情況尤易見于化膿壞疽型重癥病例時。
2.慢性膽囊炎
(1)癥狀
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不適感;有惡心、噯氣、反酸、腹脹和胃部灼熱等消化不良癥狀;右下肩胛區疼痛;進食高脂或油膩食物后癥狀加重;病程長,病情經過有急性發作和緩解相交替的特點,急性發作時與急性膽囊炎癥狀同,緩解期有時可無任何癥狀。
(2)體征
膽囊區可有輕度壓痛和叩擊痛,但無反跳痛;膽汁淤積病例可捫到脹大的膽囊;急性發作時右上腹可有肌緊張,體溫正常或有低熱,偶可出現黃疸。膽囊壓痛點在右腹直肌外緣與肋弓的交點,胸椎壓痛點在8~10胸椎旁,右膈神經壓痛點在頸部右側胸鎖乳突肌兩下角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