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養生進補的好時節,三九養生就數這個時節好了,那么冬至養生我們該如何養生呢?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冬至如何食補養生,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冬至養生
蘿卜
民間有言:“冬至蘿卜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卜賽過小人參。”所以冬至吃蘿卜滋補,在冬至夜,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卜排骨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這個歷史悠久的“亞歲”節。
湯圓
在江南地區,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湯圓的皮就是糯米粉制成,糯米粉白色,可養肺。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適合在冬天食用。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餃子
傳說中,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等煮熟后,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每人一大碗湯,兩雙嬌耳。
冬至前后是進補的佳時間。但是進補也因人而異,飲食調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選擇適宜補益的食品,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效果。
謹慎調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有補益作用的食物,才能做到充饑進補兩不誤。中醫將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分為以下幾大類:
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因此必須把握分寸。
平補類食物 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無偏寒、偏溫的特性。
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甲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