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供給壓力下,國內菜油現貨價格繼續普遍下跌,長江流域四級菜油價格7450-8000元/噸,較上周下跌100-150元/噸。主要是進口油菜籽到港量上升,油廠開工率提高,國內菜籽油供給壓力增大,油廠以降價換銷量。東南港口地區個別油廠報價已下跌到7100元/噸以下,與豆油價格基本持平。
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我國進口油菜籽主要來源國加拿大油仍籽產量預估值再次上提,達到1800萬噸,遠高于2011年1460萬噸的歷史高點,創下新高。二是受新菜籽集中上市壓力,溫尼伯油菜籽期價繼續下跌,見三年來的新低,技術面看,未來幾周仍有下跌空間。三是國際市場油菜籽價格下跌,必然使我國進口油菜籽到港成本將環比下降,而國內豐厚的壓榨利潤也將促使國內油廠進口更多的油菜籽,從原料成本和后期菜油供給量來看,均不利于菜油價格。
利多因素有:一是本周菜粕期價在資金的推動下大幅上漲,而國內菜粕現貨報價基差卻呈回落態勢,說明油廠對中期菜粕價格不樂觀,菜粕和菜油之間存在“翹翹板”效應,菜粕現貨價格下跌將支撐菜油成本。二是國內菜油和豆油之間的價差呈回落太勢,東南沿海地區基本持平,后期甚至可能菜油價格低于豆油價格,有利于國內菜油去庫存化。
綜上所述,國內菜油供應壓力持續存在,下周國內四級菜油現貨價格仍有下跌空間,操作上仍建議隨用隨購,不可抄底。
本周,港口棕櫚油現貨價格普遍下跌,但跌幅放緩,港口24 度棕櫚油價格5800-5850元/噸,較上周下跌50元/噸。主要是下游廠商采購謹慎,近期港口出貨量普遍低迷,市場對春節前的需求偏于悲觀。加之近期國內資金偏緊,可能使融資盤增強出貨意愿,短期內供需形勢偏空。
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仍然緩慢,船運調查機構 SGS 數據顯示,12 月 1-25 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 113.7 萬噸,較上月同期的 123.1 萬噸減少 7.6%。二是本周南美毛豆油 FOB 價格與馬來西亞24 度棕櫚油FOB 價差為59 美元/噸,雖較上周擴大10美元/噸,但二者之間的價差仍處于2 年來的低位水平,抑制國際市場棕櫚油消費。三是近期我國棕櫚油到港量增加,海關數據顯示,11 月份我國進口了57 萬噸棕櫚油,高于1-10 月份月均48 萬噸的進口量,本周我國棕櫚油庫存重新回到100萬噸以上,高庫存抑制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