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癥狀
(一)性質
心絞痛應是壓榨緊縮、壓迫窒息、沉重悶脹性疼痛,而非刀割樣尖銳痛或抓痛、短促的針刺樣或觸電樣痛、或晝夜不停的胸悶感覺。其實也并非“絞痛”。在少數病人可為燒灼感、緊張感或呼吸短促伴有咽喉或氣管上方緊榨感。疼痛或不適感開始時較輕,逐漸增劇,然后逐漸消失,很少為體位改變或深呼吸所影響。
(二)部位
疼痛或不適外常位于胸骨或其鄰近,也可發生在上腹至咽部之間的任何水平處,但極少在咽部以上。有時可位于左肩或左臂,偶爾也可伴于右臂、下頜、下頸椎、上胸椎、左肩胛骨間或肩胛骨上區,然而位于左腋下或左胸下者很少。對于疼痛或不適感分布的范圍,病人常需用整個手掌或拳頭來批示僅用一手指的指端來指示者極少。
(三)時限
1~15分鐘,多數3~5分鐘,偶有達30分鐘的(中間綜合征除外),疼痛持續僅數秒鐘或不適感(多為悶感)持續整天或數天者均不似心絞痛。
(四)誘發因素
以體力勞累為主,其次為情緒激動。登樓、平地快步走、飽餐后步行、逆風行走,甚至用力大便或將臂舉過頭部的輕微動作,暴露于寒冷環境、進冷飲、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以及恐怖、緊張、發怒、煩惱等情緒變化,都可誘發。
晨間痛閾低,輕微勞力如刷牙、剃須、步行即可引起發作;上午及下午痛閾提高,則較重的勞力亦可不誘發。在體力活動后而不是在體力活動的當時發生的不適感,不似心絞痛。體力活動再加情緒活動,則更易誘發。自發性心絞痛可在無任何明顯誘因下發生。
(五)硝酸甘油的效應
舌下含有硝酸甘油片如有效,心絞痛應于1~2分鐘內緩解(也有需5分鐘的,要考慮到病人可能對時間的估計不夠準確)。對臥位型心絞痛,硝酸甘油可能無效。在評定硝酸甘油的效應時,還要注意病人所用的藥物是否已經失效或接近失效。
臨床表現
典型心絞痛發作是突然發生的位于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窄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區,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瀕死的恐懼感覺,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動,重者還出汗。疼痛歷時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休息或含有硝酸甘油片,在1~2分鐘內(很少超過5分鐘)消失。
常在體力勞累、情緒激動(發怒、焦急、過度興奮)、受寒、飽食、吸煙時發生貧血、心動過速或休克亦可誘發。不典型的心絞痛,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區或上腹部,放射至頸、下頜、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或僅有左前胸不適發悶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將心絞痛分為勞累性和自發性兩大類。結合近年對心絞痛病人深入觀察提出的一些類型,現將心絞痛歸納如下的三大類:
(一)勞累性心絞痛
是由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的心絞痛。包括3種類型:
1.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
簡稱穩定型心絞痛亦稱普通型心絞痛,是常見的心絞痛。指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典型心絞痛發作,其性質在1~3個月內并無改變。即每日和每周疼痛發作次數大致相同,誘發疼痛的勞累和情緒激動程度相同,每次發作疼痛的性質和疼痛部位無改變,疼痛時限相仿(3~5分鐘),無長達10~20分鐘或以上者,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時間內發生療效。
本型心絞痛發作時,病人表情焦慮,皮膚蒼白、冷或出汗。血壓可略增高或降低,心尖區可有收縮期雜音(二尖瓣乳頭肌功能失調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還可有交替脈或心前區抬舉性搏動等體征。
病人休息時心電圖50%以上屬正常,異常心電圖包括ST段和T波改變、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左束支前分支或后分支阻滯、左心室肥大或心律失常等,偶有陣舊性心肌梗塞表現。疼痛發作時心電圖可呈典型的缺血性ST段壓低的改變(圖2)。
左側12個導聯示心絞痛發作時V2、V3、V4、V5、V6ST段呈缺血型明顯壓低,aVR有室性早搏
右側12個導聯示心絞痛發作過后,上述ST段變化減輕
心臟X線檢查無異常發現或見心影增大、肺充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