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治療神經衰弱
方法一:中西醫結合療法
中西醫結合療法是一種獨特的醫療手段和方法,在世界醫學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影響,是將兩種醫學體系有機地結合以達到佳的配伍用藥方案和臨床優的療效。這種療法,其臨床療效既高于西醫又優于中醫,特別是對于神經衰弱的防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較高的實用價值。
(1)增效與減毒
在神經衰弱的防治上,現代醫學運用的鎮靜催眠藥雖然有較為可靠的療效,但大劑量反復運用之后,不僅易使患者產生藥物性依賴,還會帶來一系列的毒副作用。而與中醫中藥合用時,既可增加其鎮靜催眠效果,同時中醫中藥還可減輕其毒副作用,使神經衰弱的防治達到臨床佳療效。
(2)治標與治本
在神經衰弱的防治上,西醫西藥有時只能達到治標作用,因為產生神經衰弱的原因較為復雜,特別是心身疾患導致的神經衰弱,現代醫學有時尚缺乏有效的手段與方法,而對于心身疾患的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則具有較大的優勢,并有豐富的方法和較好的效果。在這樣的前提下,當西醫西藥治標的同時,中醫中藥百合清腦靜神劑可治其病之根本,達到標本同治之目的,以使神經衰弱從根本上得到治療。
(3)急治與緩治
由于產生神經衰弱的原因較多,特別是一些頑固性神經衰弱,疾病困擾的時間較長,在短時間內可借用西藥迅速起效的特點,而運用中醫中藥百合清腦靜神劑進行緩治,使急治與緩治進行有機地結合,則可發揮各自的優勢,彌補各自的不足,待神經衰弱狀減輕后,可慢慢減掉西藥運用中藥百合清腦靜神劑調節,從而達到防治神經衰弱的目的。
(4)有機地結合
中西醫結合療法,不是水加油的關系,而應該是有機地結合。這種有機地結合,充分體現兩種醫學各自的優勢與特點,其臨床療效既高于西醫又優于中醫,即是1+1>2的效用。在神經衰弱的防治上,若采用這種有機結合的方法,充分地體現出增效減毒、標本兼治、急緩有序的優勢,一定能產生臨床上的佳療效。這對于神經衰弱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要大力倡導神經衰弱的中西醫結合療法。
方法二:藥物治療
(1)抗焦慮藥物
常用苯二氮卓類,可選用:地西泮(安定)2.5~5.0mg,氯氮卓(利眠寧)10~20mg,艾司唑侖(舒樂安定)1~2mg,羥嗪(安泰樂)25~50mg,阿普唑侖0.4~0.8mg,勞拉西泮(氯羥安定)1~2mg等,3次/d,連服1~2周。可幫助患者改善焦慮、緊張和睡眠障礙。
(2)鎮靜催眠藥物
睡眠障礙明顯者,可選用:三唑侖0.25~0.5mg,硝西泮5~10mg,艾司唑侖1~2mg,或氯硝西泮2~4mg,每晚睡前服,連服1~2周。為了避免產生藥物依賴,這類藥物不宜使用時間太長;或幾種藥物交替或間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