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身體中的每一條經絡都有著不同的作用,那大家知道在不同的時間內應該為不同的經絡養護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再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經絡養護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第一節
腹部運動。分:腹式呼吸和拍小腹兩個動作。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肚鼓,呼氣肚癟。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 要領:雙手上下疊于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鐘,每分鐘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1. 要領:五指并攏、空掌,從腹部左邊順時針方向,圓圈拍打,伴隨向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個9呼。
2.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于高血壓、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第二節
下蹲運動。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好的全身有氧養生運動。
1.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后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 作用:下蹲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足六經與督脈的活力,可固腎精、強腰力、積蓄生命陽氣,對于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第三節
拍打膽經。位于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2.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臟皆取決于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于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運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第四節
起跳運動。中醫藥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 要領:雙腳起跳,雙手在身體兩側從前面往向上揮,同時大聲喊出:“通”的一聲。
2. 作用:結束動作,能起到氣血通暢,五臟調和,陰陽平衡的效果。
膽經的作用
1.經脈循行:起于目外眥(瞳子髎),向上到額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頸部向后交會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過膈,聯絡肝臟,屬膽,沿脅肋部,出于腹股溝,經外陰毛際,橫行入髖關節(環跳)。
耳部支脈: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眥處后向下經頰部會合前脈于缺盆部。下行腋部 側胸部,經季肋和前脈會于髖關節后,再向下沿大腿外側,行于足陽明和足太陰經之間,經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進入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明);
足背部支脈:從足臨泣處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間,至大趾端(大敦)與足厥陰經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側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刁文鯧,男,生于1938年,山東嶗山人。
自幼學中醫,嫡傳“子午流注針灸術和中醫正脊復位術”。
1956年-1997年期間,開辦“中醫脊椎病”門診,從事教學及中醫脊椎病臨床研究工作;
2001年5月在21世紀自然醫學大會上發表的《中國椎體病康復學論文》榮獲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21世紀自然醫學大會頒發的“21世紀自然醫學優秀成果獎”。
2001年受中國橫渡瓊州海峽組委會的委托,負責中國橫渡瓊州海峽運動員醫療隊總領隊,負責參賽全過程的康復保健,在運動員上岸后,對全體參賽選手進行了脊椎手法保健,對運動員的賽后恢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2年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培訓中心聯合舉辦全國“中醫刁氏脊椎關節復位術”培訓班;
2002年10月被任命為“世界中醫藥學會中國推拿復位醫學研究會”會長、聘任為《中華推拿療法雜志》主任專家編委;
2007年5月由其協會上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審批,報送民政部批準,成立“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中醫刁氏脊椎保健專業委員會”。
2007年11月12日,經民政部批準,成立“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中醫——刁氏脊椎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