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練晚一點,晚練早一點
不論是早起鍛煉,還是傍晚鍛煉,也都需要適應冬天的時令特點。劉德泉認為,選擇鍛煉時間的一大原則是:見不到太陽不要鍛煉。所以,晨練要等到太陽出來后,晚練要趕在太陽下山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體內的陽氣不受損。因此,在冬天,晨練的時間就要比其他季節晚一點,傍晚鍛煉則要比其他季節早一點。
此外,冬季早晚氣溫較低,室內外溫差大,過早出去鍛煉,比較容易受涼,還可能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引發身體不適。晚上太晚鍛煉,也可能會因氣溫問題導致身體不舒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尤其應當注意。
早上鍛煉靜為主,晚上鍛煉多動動
有人喜歡做操打拳,有人喜歡跑步跳舞,應根據身體的不同狀態,選擇不同的鍛煉方式。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武文強認為,早上人剛從睡眠中醒來不久,整個身體還處于“抑制”狀態,適當的鍛煉可以幫助恢復活力。但是,人體的喚醒需要一個過程,應當循序漸進,所以早上不應做較劇烈的運動,可以做早操、打太極為主。
到了傍晚,人體就基本活動開了。英國運動生理學家的研究也發現,下午4點以后和晚上,人的體力、反應力、適應力都會達到較好狀態,心跳、血壓也較為平穩。因此,可以進行稍微激烈一點的活動,如打球、跑步等,老年人也可以選擇跳舞、快步走等運動。但如果將鍛煉時間安排在晚飯后20分鐘或臨睡前10分鐘,則應盡量輕柔緩和,如散步等。
早起曬太陽,晚上泡泡腳
曬太陽有助補鈣,還能夠振奮精神。劉德泉建議早上多曬曬太陽,15分鐘即可有助提高人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促進鈣質吸收。日本更是將早起后定時曬太陽,作為一種睡眠治療方式,因為曬太陽可使人體內的生物鐘逐漸恢復正常,這是緩解失眠問題的關鍵之一。
熱水泡腳有助血液循環,提高睡眠質量,因此提倡在睡前進行。活動了一天,晚上身體比較疲累,肝腎也急需得到休息和調養。楊力說,此時好的調養方式就是泡腳。劉德泉也建議,睡前用40攝氏度左右的水泡腳半小時,達到身上發熱,但不明顯出汗就可以了。泡腳后,建議不再進行其他活動,隔數分鐘即入睡,效果更好。
養生食譜:適當吃點涼一冬可保健康
冬季空氣干燥,加上活動量會相應減少,容易造成體內積熱不能適時散發。根據內熱所在的部位不同,常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如上焦蘊熱者可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腺炎、口腔黏膜潰瘍等;中焦蘊熱者可表現為舌苔厚、尿黃、便秘、口渴等;下焦蘊熱者常可誘發或加重膀胱炎、痔瘡等。
吃“冷食”不但能增強胃、腸功能,對胃、腸進行耐寒鍛煉,還能使人體從內部降溫。冷食可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但冬天的冷不是“冰鎮”,而是將“冷”的低溫度設在“手摸著不是冰涼的”這種感覺。
簡單的冬季保健“冷飲”就是涼白開。冬季經常飲用涼開水,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紅蛋白量,提高人體免疫機能,有預防感冒、咽喉炎和其他皮膚病之效。特別是清晨起床空腹飲杯涼開水,對人體各器官進行“內部洗滌”,有助于當天食物的吸收,又可防治便秘。此外,也可以吃點涼拌菜,如拍黃瓜、涼拌木耳等,既爽口又增加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