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運動的人都容易膝關節疼痛,你想知道如何保護你的膝關節嗎?如果膝關節損傷了怎么辦?專家寇伯龍在這個方面有很深的的研究,他今天做客央視健康之路,我們一起去節目中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膝關節損傷的癥狀
①膝關節疼痛。輕度韌帶扭傷時,膝部某處常突然疼痛,但是往往立即減輕,能繼續堅持比賽;如受傷時膝內有啪啦聲,同時伴有局限性撕裂樣劇痛,患肢不能持重,不能行走,提示可能發生韌帶完全撕裂或膝關節聯合損傷。
②膝關節腫脹。膝關節扭傷者,腫脹較輕,局限于某一處;如韌帶完全斷裂,則局部腫脹較大,并有皮下淤斑,浮髕試驗陽性。
③膝關節壓痛。扭傷不同部位都會出現壓痛,如在壓痛點處捫到局部組織有缺損性凹陷,多為韌帶完全斷裂的表現。
④膝關節活動障礙。傷后膝關節周圍肌群肌痙攣,使膝關節處于輕度屈曲位置,但病人能主動緩緩將膝關節伸或屈至正常范圍。
⑤膝關節交鎖。關節交鎖見于半月板部分撕裂、十字韌帶斷裂、內側副韌帶斷裂;內側副韌帶斷端嵌頓在關節間隙間而引起。
本期專家介紹
寇伯龍
寇伯龍,男,現為北京大學關節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醫學顧問;中國康復醫學會人工關節組理事;北京市西城區勞動鑒定委員會委員;中華外科雜志特約編委。
1977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78年工作于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骨科,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301總醫院骨科、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進修學習,為從事骨科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1989年9月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德國Essen大學醫學院 Emstek骨科醫院,在Kerlaus. Jhn教授指導下系統地學習了人工關節置換、關節鏡技術及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治療。1992年回國后加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專門從事人工髖、膝關節置換的臨床工作,特別是人工髖關節置換及各種復雜的翻修手術,每年完成上百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同時指導研究生、實習生及進修醫師的業務訓練。2000年6月受呂厚山教授的指派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大型專題報道,在延安為一農村教師一次麻醉下同時做雙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在全國現場直播。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圓滿完成了手術,使病人恢復了健康并重回工作崗位。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膝關節疼痛
1.脂肪墊勞損脂肪墊充填于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勞損的發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并發生炎癥,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這種損傷多發生于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并不受到限制,勞累后癥狀明顯。
2.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是運動員的一種常見損傷,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運動中,隊員在防守時突然轉身魚躍救球的動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并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3.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由于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很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疼痛明顯的特點是當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
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種病癥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負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并伴有內側疼痛。
5.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上內側副韌帶損傷占絕大多數。以這種損傷為例,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膝內側有腫脹,幾天后會出現瘀斑。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 以上引起膝關節疼痛的5種損傷單靠日常保健是無法自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