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中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二者有著緊密的練習,在很多思想理論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那么你知道太極拳與中醫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么?不清楚的話就趕緊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古老而傳統的中醫學在其發生、發展與演化的進程當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與啟迪。
太極,作為中國古代易學術語之一,在中醫學中同樣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寓意太極之理的太極圖(又稱陰陽魚)在很多情況下亦常被用來作為中醫的象征物之一。
太極圖中一分為二的黑白兩部分分別代表著事物內部的陰陽兩個方面,而太極圖的整體結構亦可謂中醫學中陰陽學說的形象說明。
之一:陰陽的對立制約
太極圖中黑白兩部分將整個太極圖一分為二。同時,黑白之中又各隱有一點,寓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宇宙間一切事物陰陽劃分不可窮盡。沒有陰,就無所謂陽;沒有陽,也就無所謂陰,陰陽二者對立制約構成了矛盾的統一體。
在中醫學中,陰陽對立制約的觀點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體現:如《內經》在談到人體內部陰陽之間的平衡關系時強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人體臟腑中五臟藏精屬陰,六腑傳化屬陽;中藥四性中寒、涼屬陰,溫、熱屬陽;八綱辨證中里、虛、寒屬陰,表、熱、實屬陽;傷寒六經學說中太陰、厥陰、少陰屬陰,太陽、陽明、少陽屬陽……陰陽理論被貫穿于解釋人體結構、生理、病理、診斷以及防治等各個方面,構成了人與大自然相應、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的內涵。
之二:陰陽的互根互用
太極圖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一體,密不可分;陽根于陰,陰根于陽,陰陽相抱,同為一體。陰陽二者相互依存,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為自身存在的前提條件。
驗之人身,無論是精與氣、臟與腑還是物質與功能等之間的關系,均是陰陽互根互用關系的具體體現。如就精、氣二者而言,精屬陰,氣屬陽,氣化則為氣,氣聚則成精,氣為精之氣,精乃氣之精,精氣不可分離,陰陽同為一體。
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傳世名方“金匱腎氣丸”中,一方面以山藥、地黃、山萸肉補腎之精,另一方面以桂枝、炮附子化腎之氣,填精以利化氣,化氣更助生精,可謂陰陽互根互用理論在遣方用藥方面的典型范例。
之三:陰陽的消長平衡
太極圖中隨著陽的部分逐漸減少,陰的部分在逐漸增多;陰的部分逐漸減少,陽的部分在逐漸增多。說明自然事物的陰陽雙方彼此對立,此消彼長,此盛彼衰。
表現在人體的病理變化方面,則有“熱盛傷津”、“陰虛陽亢”、“陰盛陽衰”等多種類型。具體而言,如陽熱過盛往往耗傷陰液,對氣分熱盛傷津者,急宜白虎湯甘寒清熱生津;胃腸熱結傷陰者,急宜承氣湯攻下腑實救陰;營血熱甚傷陰者,急宜犀角地黃湯清熱涼血養陰……即對于陽熱過盛的一切病證,在清熱的同時不要忘記陰津的耗損,這已成為中醫臨床用藥的一條重要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