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勢是太極拳中的防守招式,可以在防守的同時尋找機會反擊,那么你知道怎么樣練習下勢么?在練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不清楚的話就趕緊過來看看吧!
下勢,即身體下降以避敵擊的姿勢。在太極拳術中,下勢并非完全被動挨打,也不是消極的防御,相反,它在身體下伏的過程中,可作拿法、摔法、擊打法。在臨陣運用中,必須根據敵人動態的變化而作相應的處理。因為身體下伏,有伏之彌深的意思,要完全跟隨敵人進攻的勁勢來安排,對方如繼續前進,我則繼續下伏而且要稍大于對方的勁勢。
如對方在前移右步的同時,用左踹腿擊我胸腹,我速向后撤左腳收身避過其左腿。如其乘勢落步用右直拳擊我面部,我左右手同時向左推阻其右拳內側:如果對方繼續前掤身用左橫肘掃打我頭部右側,我可退右步屈膝下蹲縮身避過,緊隨著提起左腳踹踩其在前的左腿前脛踝部,使其骨折而仆地。
一般敵方上盤進攻太猛時,下盤必空虛。并且我在這種相當危險的情況下,只有下伏身才能躲得此劫,必要時還可故意引敵攻我上盤,而我用“下勢”擊之。
如用為拿法,下勢要求腿臂屈伸與身體的起落協調一致,定勢時,兩足要平著地面,重心落于后腿,身法保持中正安舒,八面支撐。下勢升起時兩腿應用力,使脊椎逐節向前推移,重心由后腿移至前腿,而后站立身體。比如,對方上左步用右踹腿擊打我面部,我右腳后移步,屈膝下蹲左仆步,使上體避開對方側踹腿的進攻。緊隨著,我俯身前掤,伸雙手抓住其支撐身體的左腳踝部,右腳上前一步前弓起身上提,致其仆地。
在條件允許下,可在下勢閃避之際同時發起攻擊,其意與披身蹬腳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用以點穴,可一式而連續擊敵兩處大穴。比如對方前移右步接近我,左轉身左掛腿朝我頭部左側旋擊,我可速蹲身呈左仆步避開其左腿掛擊,隨之重心前移至左腿,借屈蹲之際右腳踹向其右內側踝關節上方的三陰交穴,借敵被擊仆之際,我掤身用雞心捶擊其腰背命門穴。